公路車一接觸後就想能騎得快又能騎山路到處跑,年紀大喜歡騎公路車但又沒有年輕人好腿力,所以還是以三盤30速來組裝,剛開始50/39/30的三盤配11-36的10速飛輪,騎幾年後感覺騎山路還是感覺雙腿無法勝任,開始想如何讓大盤爬坡更有力但只有登山車的大盤,所以自己買所需要的三盤來改裝變成了46/34/24,改裝完也騎了一陣子又感覺每次騎車時大盤就需要從小變到大再由大變小很不方便.30速煞變把有蟑螂鬚感覺不是很好看.三盤是50/39/30爬坡騎起來還是很吃力.買三盤來改裝成46/34/24的大盤.最近腿力有提升了所以感覺大盤變來變去很不方便,又想直接改成20速雙盤46/30的大盤來使用,煞變把也改成內線2X10,改裝完成經過這幾天的是騎感覺還不錯.走內線2X10的煞變把.三盤改成雙盤.腿力差的還是以3X10來騎乘,騎久了體力提升了再來改換成2X10,感覺對單車的熱愛就不會很快退燒了.
給樓主一個建議:我的框煞公路車是前 50/34 ,後 11/3411-13-15-17-19-21-23-25-27-30-34T多年來,都是騎健康的,騎不快也騎不帥。而輪組是沿用之前的公路車,使用很久了。最近,總覺得以前可以 34 對 34 爬上的坡,變得很難爬,一直以為是年紀大,體力不行。後來,有次夜騎,遇到豪大雨,回到家後,洗車時,把前、後輪都拆下來清洗,才發覺後輪的軸承卡卡的,再將棘輪座分開,原來是棘輪座裡的軸承生鏽了,所以卡卡的。於是送車店,換了新軸承,前後輪的滾珠軸承也清潔換油保養。組裝完成後,再去爬同樣的坡,竟然不需要打到 34T ,只要 30T 甚至 27T 就可以了,也可短時間 切到 25T 就騎過去了!所以建議樓主,在研究 齒比 的同時,也可以檢查一下各處的軸承,是否都很順暢無阻。
tamasa wrote:給樓主一個建議:我的...(恕刪) 感謝你的建議,輪組花鼓保養是很重要的但花鼓的品質好與壞差別我相信只有自己使用過才知道,輪組我都採用手編輪組花鼓使用ULTEGRA花鼓來用,去年底晉級採用DURA-ACE花鼓來編輪組.輪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零件,所以要特別去重視.
鐵馬計算機我覺得自己算最準,因為自己最知道自己騎乘時最常用的齒比,計算完就會知道那種大盤有涵蓋到自己喜歡的齒比,像我自己平路常用的齒比是,大盤50T飛輪25-15T,爬坡大盤34T飛輪25-19T如果硬要改齒比我可以用,單盤34T配飛輪25-11T,可以有一個相近似的踩踏感,但我沒那麼改是因為會影響變速習慣,因為我用機械變速沒當前檔位可看,所以我已經養成起步時將檔位回歸到最大的習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這樣寫不是要樓主練腳力,千萬不要誤會了,我是拿我自己的使用習慣來比喻,平路時我用50/25-15趨近於是34/17-11的齒域,爬坡我用34/25-19,所以我要精簡齒比時就可以改成34/25-11。第一段有附連結給樓主,自己可以計算自己當前用的齒域範圍,再配上想要精簡的裝備齒比看看有沒有涵蓋到,這樣就大概知道落差有沒有符合使用習慣了,像我就很喜歡這種每一檔位落差2公里的配速,這樣我看碼表當前速度跟當前檔位,大概就知道踏頻是多少了。
瘦的狠 wrote:鐵馬計算機我覺得自己...(恕刪) (腳的力量決定車的速度)這是最確實的道理,我10年來每天騎車上下班但腿力提升很慢,我很想腿力能鍛鍊到年輕人那樣但歲不留人我只能羨慕而已,把公路車改裝到最理想境界讓自己每日都能快樂騎車上班去,這些是我最理想的目標,裝備好與壞就看個人的能力去決定,騎單車有人說這坑很深,盲目去追求是錢無止盡,一分錢一分貨能有好的單車零件買來使用讓人騎乘上去享受科技的進步也是一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