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直游移不定:彎把?平把?羊角把?
平日除了騎單車上下班
最多也只是大約一周兩次爬坡當作基礎有氧在騎
其他幾天則是從以前一直都有的重訓為主
要說購車/組車目的的話
是偶而假日騎遊 開始想要騎遠一點
巡航之間偶而衝刺
偶而維持一定的速度看看風景
我想要像兜風一樣暢快地騎
到景點附近的市集街區休息一下
(除了一直補給水份和運動飲料外不太會吃什麼東西
希望可以在一天之內來回儘可能長的距離
(不太想有騎到很遠卻坐車回來的行程
因此一直想買一台公路車
但據說彎把在一定的速度以上巡航期間其實是不太(能)注意風景的
雖說有上把可用
但每次看人握上把的騎乘速度總是很慢(大約20上下或更慢吧
不知道騎快一點的時候(比如30~35)
在抓握穩固程度和煞車反應上
有沒有餘裕可以握著上把邊看風景?
因為 平把感覺就比較沒這個問題
平把把位單一 但也因此煞把調整到只需應付這個位置
彎把好像上下把位對於煞把位置會互相影響?
而在握上把的時候 把手本身不太可能過於上揚
所以有一定程度是靠鎖上的煞把在抓握?
所以我又轉而打羊角把的主意
羊角把把位較單純
但也是立腕抓握(對肩、臂、腕友善
煞把可以只為這個把位調到最適當
上揚角度可以直接調到最適於穩固抓持
羊角把似乎也會增加一些座艙空間(不知道差多少
那我能不能找個小一號的平把公路車架
(因為平把公路車架上管會長一點
座管拉高、改裝羊角把 換來稍趴的騎姿?
這不知道可不可行?

手上有一台KHS的小徑車
車頭有點矮 車艙也有點短
有想要先改改看
還是說 彎把靠fintting也有機會達成這個需求
就下把位(稍微)調整高一點
那這樣變成下把位比較舒適也可以抬頭
真的要更趴一點就乾脆累一點像平把一樣刻意趴低?可行嗎?


但上把位就變得很挺?
▲可是如果明明已經握下把還要靠力氣刻意趴低不就又跟平把沒兩樣了

唉 阿然後我又希望胎寬至少28~32
不希望騎個車還要閃來閃去的
更何況有時候有些路不閃危險 閃了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