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自己公路車發展歷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我想看到標題 各位應該會猜想會是將歷年買過的車照片評論po上來
哈哈並沒有! 其實沒幾張圖片 我只是想分享我騎車的幾個重要節點


第一階段:亂搞時期2015-2018
道聽塗說 還在看單車熱時代的車架買小不買大的廢文 尺寸亂買亂騎亂賣
大部分省錢買便宜貨 二手價20000是我最貴的車
渾渾噩噩過了3-4年 (真心覺得很不值得)
最後那些不合的近10台車都出掉了
唯一運氣好買到合適的車是giant anyroad2
希望大家不要跟我犯一樣的錯



第二階段:買書買練習台練功時期2019
好玩買了一堆書 大部分是垃圾 很多故意講很深奧的垃圾書
以我當時的資質 最能吸收的是堂城賢的著作(推...可買)
這時候才真正覺得單車很有趣 開始去diy fitting
也買了一台高檔直驅練習台 也有加入zwift
但diy fitting始終找不到要領 這樣也摸了1年(摸一年真的很氣餒)
公路車搞不定 但小車倒是玩的很精彩 那時大概有五六台小折小徑
自己公路車發展歷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三階段:花錢去做fitting時期 2020
自己摸不出來只能去fitting
fitter把我龍頭升高3cm 龍頭略縮短 坐墊略後退
他笑說:比賽選手也沒你原本設定極端
有了數據後豁然開朗 就放心買車了(買了 propel isp M)
因為我車多 那時候花了不少換龍頭坐墊 有的彎把也換
到今天我大概還有15支閒置龍頭 7-8支彎把 好幾組175長腿大盤


第四階段:無內胎大車架時期2021-
結合fitting數據+堂城賢山女魚技巧 確實讓我騎得更快更遠
一直覺得座艙伸展不太夠 我的M號車(上管550)龍頭拉到130-140才夠了
(一台車龍頭從110>120>130>140 換四次真的很傷荷包)
乾脆發mail給fitter討論加大(當然fitter不建議這樣搞)
不管了!直接轉戰大一號車架(M>ML) 甚至放飛自我找平把車或是登山車來改
大一號車架 真的真的很.....爽 回不去M號架了
爬坡確實會笨一點 但其他地型舒適跟穩定都完勝
目前剛跟小瑋大收了他的fastroad ML車架 以後再來分享

自己公路車發展歷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2021也開始學習用無內胎 經過一波數折 現在也是無內胎高手
而且用了無內胎 胎寬可以義無反顧加大 因為重量不會爆增太多
無內寬胎優點jcchiou提到很多 這邊不展開了
但我覺得比換大車架更有感 挺魔幻的


因為技能點數攢夠了
2023進入第五階段自找麻煩時期
正式進入12s電子變速 登山車油壓化
搞極限輕量 改裝變把
目前有框煞 公路機械碟 半油碟 公路油壓碟 登山油壓但也
有內胎 無內胎 管胎都有
變速有1x10 1x11 2x10 3x10 2x12
之後維護有的瞧了

結論:
希望各位單車愛好者 直接跳過我的第一第二階段真的很浪費時間
直接找fitter省很多冤枉路
大一號車架不一定適用所有人 但小一號車架肯定是錯的
如果沒有買來土砲實驗 最好找fitter比較安全
2022-10-07 13:3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歷程 公路車
TONY1978 wrote:
我想看到標題 各位應(恕刪)


小一號車架頂多難過..大一號車架容易受傷
就像你騎車伸直身體撐著 容易疲勞...坐墊設定過高 腿部容易拉傷
所以PRO選手中有看過小一號 還沒看過大一號的
其實就剛剛好最好 沒必要遷就.
我們又沒接受贊助 (之前我也私過某選手..XX好用嗎? 回答是:我不能說贊助商壞話 )
所以其實選手用的也未必最好的選擇 .基本上看公正的數據挑選.或者FITTING最準確
無論是尺寸還是品項零件 .基本上遷就荷包就夠了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大車架也是要設定呀 準確應該說是:能設定的最大尺寸

2022-10-07 13:56
蠻有趣的分享,請問樓主大概都騎多長的距離? 車子設定跟騎乘距離應該也是高度相關。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40-80km都有 但我不算騎很勤的 哈哈

2022-10-07 14:15
補充: 與fitter談話

這次我要換大車架 問fitter 他說:不建議啦!設定失衡啦!等等....

我看一看.....哪裡有問題? stack也都能過呀 大不了用-17度龍頭

所以我執意追問: 不能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

逼個老半天他也說不出具體 甚至說龍頭不好買 車會變重這個爛答案

算了....為了未來維持關係 也就懶得追殺了

反正說不出反對理由=可以


後來我靜下心想 fitter為何反對我的想法

我猜測是商業形象考量 他不想做偏激設定

到時候我把車子照片設定po網 說這是XXXfitter的設定

怕被網路質疑不專業

也可能fitter不熟偏大怎麼設定 跟我胡謅一些理由(這比較不可能吧)


這故事告訴我們:

fitter考量的跟你不一樣 必要時要舉手發問!
TONY1978 wrote:
我想看到標題 各位應(恕刪)

所以一開始買也不用說買到頂
至少是中階價位以上的 才不會想改東改西的
真的才是最省錢的作法
入門的車一律直接跳過
如果說還有想要賣 最好是選大眾一點的品牌
TONY1978 wrote:
補充: 與fitter(恕刪)


我比較傾向中間尺寸

大部分車廠來看(除了像閃電這種..下面另外說明"
M號相對會最輕..



簡單的概念..你是車廠在研發成本有限 或便利的情況下
你要設計出車子XS~XL 那麼多尺寸的情況下
你要如何達到一致性...例如過彎性能.穩定性.剛性(大部分剛性也是由中間型號M或L測試).
一般來說是先打出一台樣車.進入風洞測試.剛性測試 ...而不是每個尺寸都進入
所以最佳優化的部分會是當初進入風洞那台的尺寸..而不是各個尺寸都會進去(畢竟測試幾台就幾倍花費)

所以其他尺寸基本上會是由中間尺寸去修正而已...甚至導致有過M比XS還輕的情況(超薄漆那種)
所以通常大尺寸會比較穩或鈍而小尺寸會比較敏感的問題
閃電自家車架設計有提到記得是3種尺寸為基準(大 .中. 小) 而非單一尺寸

上圖為跟上一代.沒各別設計的TARMAC(大 中 小)對比...可看出大尺寸操控性跟改版後差最多
而這個問題目前為止我也只看過閃電提出來過...
基本上...很少廠會願意多花錢的.....

簡單的說就是通常中間尺寸的車 才是原設計師 要給你的性能.舒適.跟操控
風阻表現而尺寸偏離越遠.偏差就會越大
過度修正會有重量問題...即使修正也會有不一樣的數據表現

所以某個車更空力5W 是指全尺寸都更空力5W嗎?恐怕不會是這麼回事
新手總會經歷開始亂買車亂調車的階段

現在剩兩部一台公路,一台摺疊。


印象中,上次看到你的密集討論,那時候你是自己在組裝,而且很堅持三盤。
我2010買來 FCR 三盤Ultegra / Advanced 0, 白色平把公路車鬍鬚張煞變把
單車熱潮
與無薪假 時間多到發慌
興趣在改車
平把改成彎把
Mavic 廠輪賣掉, 改跑零分Racing Zero鋁框...當年與紅色瞎貓Shamal 粉夯 車子粉瞎帕
某次單趟騎了200多公里...全程爬山
隔天差點無法走路
之後就封車了
當初騎了400公里後就放在房間躺了10年
中間還裝璜家裡直接退場了...完全連mobile也沒逛了
車子跟新的一樣
入門shimano 卡鞋放到壞掉
當初的車友也全都上岸了

10 年後
疫情爆發
無薪假搞了2年多
被減了有一台國產車的money

無耐紅色外走線蟑螂鬚已離世面上太久遠
又改了R8000 大全套
直上一級卡鞋 RC902白色
全外線圈煞..感覺像上個世代的產物
居然摔車三次..還是熟練後 太有自信以為閃的掉沒脫卡
好在是老車...新的機械變速都是傷痕
龍頭與把手也歪了
但新卡鞋傷痕累累
有了經驗之後
面對新車已經不再恐懼了

今年老車直接打入冷宮冰起來了
今年改騎 2023 New Propel Advanced 1
子彈不足無法一次到頂
8.4 kg (不含踏板)碟煞真的比圈煞車重粉多
3級電變真沉重 3.2公斤與一級差了快一公斤

龍頭與把手是鋁合金 吸震效果不如碳纖材質
應該會換成碳纖材質...但是是特規 只能換同樣是Giant 的版本, 無法用一體把
輪組廠輪 SLR2 無內胎50 mm前後框高
感覺輪子+框後 粉沉重 粉穩重
前後輪框有1.6公斤...比跑零鋁框沉重粉多

也許減個一公斤會差粉多
體重才60 kg
減一公斤應該要花粉多錢
jcchiou

這體重真尷尬, 50kg以下輕量化效益比較大, 超過70kg就別浪費錢了

2022-10-07 18:36
CONA24

輪組SLR II真的是尷尬的存在。

2022-10-07 19:37
當初也想要個大車架設定玩玩看.
但標準山女魚, 也未必要那麼大的車架.
我座艙往前延長4cm就搞定了.
reach 12cm的古典彎把幫忙很大.
所以並沒有更換車架, 也不會翻車.
關鍵反而是Q-factor設定, 跟我其它車設定差別很大.

其實大車架反而沒特色
L/XL各家做出來的幾何設定差別很小
本想找個Stack偏低的大車架滿足設定條件.
居然找不到!
jcchiou

的確ML縮一點龍頭也能成功, 但stack不能太高, 座管不要特規, 限制一多就只能隨緣了

2022-10-07 19:14
jcchiou

Fastroad幾何上有著過高的stack, M改彎把都會有種騎淑女車的感覺, M/L不敢想像....

2022-10-08 7:56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