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並沒有! 其實沒幾張圖片 我只是想分享我騎車的幾個重要節點
第一階段:亂搞時期2015-2018
道聽塗說 還在看單車熱時代的車架買小不買大的廢文 尺寸亂買亂騎亂賣
大部分省錢買便宜貨 二手價20000是我最貴的車
渾渾噩噩過了3-4年 (真心覺得很不值得)
最後那些不合的近10台車都出掉了
唯一運氣好買到合適的車是giant anyroad2
希望大家不要跟我犯一樣的錯
第二階段:買書買練習台練功時期2019
好玩買了一堆書 大部分是垃圾 很多故意講很深奧的垃圾書
以我當時的資質 最能吸收的是堂城賢的著作(推...可買)
這時候才真正覺得單車很有趣 開始去diy fitting
也買了一台高檔直驅練習台 也有加入zwift
但diy fitting始終找不到要領 這樣也摸了1年(摸一年真的很氣餒)
公路車搞不定 但小車倒是玩的很精彩 那時大概有五六台小折小徑

第三階段:花錢去做fitting時期 2020
自己摸不出來只能去fitting
fitter把我龍頭升高3cm 龍頭略縮短 坐墊略後退
他笑說:比賽選手也沒你原本設定極端
有了數據後豁然開朗 就放心買車了(買了 propel isp M)
因為我車多 那時候花了不少換龍頭坐墊 有的彎把也換
到今天我大概還有15支閒置龍頭 7-8支彎把 好幾組175長腿大盤
第四階段:無內胎大車架時期2021-
結合fitting數據+堂城賢山女魚技巧 確實讓我騎得更快更遠
一直覺得座艙伸展不太夠 我的M號車(上管550)龍頭拉到130-140才夠了
(一台車龍頭從110>120>130>140 換四次真的很傷荷包)
乾脆發mail給fitter討論加大(當然fitter不建議這樣搞)
不管了!直接轉戰大一號車架(M>ML) 甚至放飛自我找平把車或是登山車來改
大一號車架 真的真的很.....爽 回不去M號架了
爬坡確實會笨一點 但其他地型舒適跟穩定都完勝
目前剛跟小瑋大收了他的fastroad ML車架 以後再來分享

2021也開始學習用無內胎 經過一波數折 現在也是無內胎高手
而且用了無內胎 胎寬可以義無反顧加大 因為重量不會爆增太多
無內寬胎優點jcchiou提到很多 這邊不展開了
但我覺得比換大車架更有感 挺魔幻的
因為技能點數攢夠了
2023進入第五階段自找麻煩時期
正式進入12s電子變速 登山車油壓化
搞極限輕量 改裝變把
目前有框煞 公路機械碟 半油碟 公路油壓碟 登山油壓但也
有內胎 無內胎 管胎都有
變速有1x10 1x11 2x10 3x10 2x12
之後維護有的瞧了
結論:
希望各位單車愛好者 直接跳過我的第一第二階段真的很浪費時間
直接找fitter省很多冤枉路
大一號車架不一定適用所有人 但小一號車架肯定是錯的
如果沒有買來土砲實驗 最好找fitter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