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N挑戰世界最陡的路(Salita Scanuppia),竟然是用礫石車!



為何不用彷間傳說中的輕量化"爬坡車"呢? Ollie提出三點:

1. 之前GCN曾用公路車挑戰36%坡不成功,此路段最陡處更達42.8%

2. 此車最低齒比前38後42,比1:1齒比的公路車好爬

3. 礫石車寬輪胎低胎壓抓地力強。此挑戰Ollie後輪用45mm抓地,前輪用一般細胎節省重量。

不過我個人覺得Ollie有幾個地方可以改進啦。首先前38後42不怎麼厲害,配700C 45mm胎踩一圈前進2.01公尺,與公路車1:1齒比配25mm胎的2.11公尺差不了太多。如果真的要降低齒比的話飛輪應該選50齒的SRAM Eagle配650B輪組45mm胎,這樣一來前後輪高度一至不影響車架幾何,二來踩一圈前進1.61公尺明顯比2.01優越。(猜是拿了Campanyolo贊助不方便改? Camp有50, 51T的飛輪嗎?)
2022-06-05 21:44 發佈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為何不用彷間傳說中的(恕刪)


最大應該是EKAR 10-44T 沒更大的
土城加藤鷹
最陡的地方
居然快接近43%
下來牽車應該更快
這種陂度定干, 沒練過粉容易摔車
脫卡要粉快


陂度太陡
龍頭是否會往前抬起的感覺

這種陂度感覺是在自我虐待
wikiwikiwildwildwest

哈,他43%處確實是下來牽!

2022-06-06 13:27
雨天過後,挑戰更可怕
下坡應該更精彩 !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為何不用彷間傳說中的(恕刪)
細胎爬坡當然是輕快

但寬胎爬坡也沒有想像的糟

我用700 35c 或是650 42c感受也很不錯

前提是飛輪要加大一點

除了上坡變慢一點

其他大大小小的感受都有正面的提升

下坡肯定是變快的 而且快不少

如果是混合上下坡的路段 誰快誰慢還不知道呢
GCN tech 今天出了新影片,討論Ollie上禮拜的爬坡:


其中幾點蠻有趣的:

1. 跟我之前感覺一樣,38/42不夠力,Ollie應該使用52T登山車飛輪

2. GTN的傢伙覺得為了讓騎士重心更向前,前輪應該換成650B。後來想想他講得沒錯,如果一台車只設計用來爬陡坡,前低後高重心反而比較穩。不過這種車上去大概就下不來了。

3. Alex認為爬坡時維持平衡的最低車速為3.5 km/hr。這點反對,因為我光是上周末就不幸在北27騎出2.3 km/hr的龜速


4. Alex提到,若把抓地力跟齒比問題弄好,登山車爬坡極限可達80%坡度,公路車大概是30%。有人騎細胎公路車爬過比青春嶺路更陡的坡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