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是Litespeed T1SL Disc?
業界技術數一數二輕量鈦車架,普遍鈦車架都偏重(因為本身騎SCOTT碳車,對重量有要求是合情合理),鋁合金跟碳纖車都騎過了,就是鈦車一直都沒機會試試(身邊也沒人有),突然換一部很重的車我大概也接受不了, SCOTT框煞雖然好騎,但出門80%幾乎都在騎山路或丘陵地,有上當然就有下,下陽明山跟巴拉卡公路好幾次都下坡按剎車按到手痠(尤其是遇到山上下雨下坡制動力變差),於是興起更換鈦合金公路車+Disc的念頭。
曾經參考過品牌:MOOTS、LYNSKEY、台灣雲豹、LEGEND、LITESPEED...(一爬文才發現鈦車品牌其實不少,還真的不少),但如果以車架重量為優先考量我就決定是Litespeed了,從ARCHON介紹開始看就很想要,後面陸續又看了T1、T1SL介紹也都是以輕量、剛性及舒適度標榜,最後決定就是T1SL Disc(在2017年那時他粗壯的上下管還顯得有點突兀,但現在2021年來看大部分碟煞車也都是粗壯的上下管,外型我也很喜歡,尤其是那個像球棒的6/4Ti上管,男人就是要又粗又硬啊!!!),是不是全內線不是我選車的重點,因為我喜歡DIY,每次幫SCOTT換線都要拿磁鐵在那邊吸吸吸我也覺得挺麻煩,走外線維修方便且變速手感也比較好一點,之前騎過電變也沒什麼特別感覺(沒力就是沒力阿)。
不囉嗦了,看圖吧

T到箱子


檢查配件及生產履歷,如果改用電變是可以有小零件將洞貼起來


開始組裝(過程就不PO了)

完成體


騎了破百K後才想起細節都忘了拍,前2次騎都有點飄雨所以有點髒髒的




驗明正身T1SL,當初我只要求直接蝕刻,什麼貼紙都免了,清洗甘丹啦

他的多角上管摸起來真的有莫名的爽度



第一次戴口罩外騎

河濱


騎乘心得,純屬個人感想,如有雷同,那就雷同~
第一次買鈦車,整體比我預期中的好騎(本來以為走偏舒適風格),但跟原本框煞已經是不同世代,或許我該說早該換碟煞車了。
跟原本SCOTT TEAM ISSUE相比較
重量:SCOTT>LITESPEED,雖是最輕鈦車架,但最後加上碟煞系統硬是多了1KG,照我不想再花太多錢的想法升級應該頂多降到7.5KG。
硬度:LITESPEED>SCOTT,這個有點驚艷到,上坡抽車比SCOTT HMX碳還硬,不拖泥帶水的硬派,不過因為戴口罩騎無法使盡全力跟SCOTT比較,一般而言如果是長爬坡段,撇開腳力因素,我個人還是認為越輕的車越有利,若是以長程爬坡應該還是SCOTT佔優勢。
舒適度:LITESPEED>SCOTT,這個可能比較不客觀,因為我換上28C外胎(80PSI 低胎壓),在至善路下滑過減震條幾乎沒什麼震動感(25C 100PSI會彈跳到你心裡發寒

下坡穩定度:LITESPEED>SCOTT,碟煞車架粗壯許多加上28C外胎(也或許每一家碟煞車架下坡穩定度都很高),一樣中社下滑硬是破了PR(下滑還是慢點好,但我就一般正常騎,沒想過要破PR,代表穩定度提升下坡信心強度會高一點,不知不覺就會快一點)。
制動力:LITESPEED>SCOTT,這個應該沒爭議,油壓碟下坡按壓輕鬆很多很多,又不怕燒框。
結論:我認同網路上說的,T1SL 是一台戰車設定,也一直對又輕又硬又舒適感到很疑惑(因為硬跟舒適聽起來就是很衝突,想騙我,口亨!),他的幾何跟強度設定是可以拿來跟競賽車比較的,但不會因為我這個肉咖騎了它就可以上凸台(沒那麼好的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