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有鑑於自己很喜歡修車,然後也願嘗試過各種不同零件,覺得這些零件就像過客一樣,如果不好好的紀錄,時間久了就會忘記他,所以想要在此來寫下一些自己換過的零件的心得,另一方面有些零件的細節網路上可能查不到,也同時一起分享。但因礙於荷包的受限,所以這些零件幾乎都是來自於FB兩大社團的二手品,且都是小弟自己安裝的,各位大大加減看就好囉!

首先,先介紹一下小弟目前的愛駒(截至2021/7/12止):
Dare MR1s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空車重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車架:Dare MR1s 56cm
輪組:Dura Ace WH9000-C24-TL
外胎:Continental GP5000 25mm clincher
輪組快拆:DT Swiss RWS
變把:Shimano Ultegra ST-R8000
前變:Shimano Ultegra FD-R8000
後變:Shimano Ultegra RD-R8000-SS
大盤:Shimano Dura Ace FC-9000 50-34t 172.5
飛輪:Shimano Ultegra CS-6800 11-28t
鏈條:KMC X11
煞車:Shimano Dura Ace BR-9000
煞車皮:FullSTOP鋁框專用高階煞車皮
踏板:Shimano Ultegra PD-R8000
把手:Giant Contact SL(C-C40/R:75/D:125)
龍頭:Dare PROAL7 10cm
坐墊:LIV Contact SL Forward
座管:Dare 碳纖座管27.2
把帶:Fizik SUPERLIGHT 2mm
水壺架:ELITE Vico Carbon
空車重(不含任何配件,僅含踏板&水壺架):7.05KG

小弟目前騎車7年,但只有一台公路車,不過這是我的第四隻車架(第一支:Giant TCR Advanced 2015 M;第二支:Giant TCR Advanced SL ISP 2013 M;第三支:Giant TCR Advanced SL ISP Rabobank 2013 ML)
第一支:TCR ADV 2015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第二支:TCR ADV SL ISP 2013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第三支:TCR ADV SL ISP RABO 2013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我騎過的車當然不只這些囉,光是各種試乘會就騎過幾十台拉XD,這幾台只是我擁有過而且騎超過一個月的,而為什麼不說是第幾台車,因為我車子都是一個一個零件換的,就算換車架其他零件也都是移植過去,同樣的,零件也都不斷地換來換去,所以才說沒有記錄一下太可惜啦,而現在先分享現有零件的心得(一樣也都是擁有過而且使用超過一個月的),之後再來分享舊的零件,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吧:


1.Shimano Dura Ace BR-9000 框煞夾器:
BR-9000後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BR-9000前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之前擁有過的夾器包含BR-4600、BR-5800、SRAM Force、BR-R8000,BR-9000是目前使用過手感最好的夾器(外觀也是最喜歡),可以媲美的只有BR-6800而已,反而新款的BR-R8000和BR-R7000手感偏重,後來我發現這兩個夾器手感可以這麼好是因為BR-9000和BR-6800可以調整夾器內部彈簧張力,調整到最小時比BR-R8000還低,而BR-R8000沒辦法調整,聽說預設的張力比較大一點,至於BR-R9100就沒有試過了。雖然BR-9000是Shimano前一代的零件,但我覺得制動力比BR-R8000好,BR-R8000有內建一個鋼板聽說可以增加夾器剛性,但我使用了兩年完全感覺不出來,而且也因為那個鋼板讓夾器重量比6800重了25g(官方數據)。另外,自己也拆解過BR-5800和BR-R8000,發現他們可能因為內部的自潤軸承(BR-5800)和止推軸承(BR-R8000)等級比較低,所以夾器的樞軸螺絲預壓不能太高,太高會讓夾器的金屬臂(應該是這樣稱呼?)旋轉時阻力太大,所以原廠的預壓其實會讓他們的金屬臂從側向搖晃時會有間隙,可能會讓制動力下降,包含BR-6800和更低等級的夾器都是這樣,而目前觀察到只有BR-9000和SRAM Force不會有間隙但依舊做動順暢(BR-R9100可能也沒有),總結來說,要有輕盈的手感就用BR-9000或BR-6800囉!題外話,我發現Shimano各種後夾器彈簧張力好像會比前夾器高,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2.Shimano Dura Ace FC-9000 大盤
FC-9000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實際重量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之前擁有過的大盤包含FC-4600、FC-5700、FC-5800、FC-R8000,FC-9000同樣也是目前最喜歡的大盤,主要還是因為外觀的關係啦,說實話,就功能性來講,Shimano各種大盤其實感覺不出太大的差異,剛性和變速的順暢度幾乎都差不多,唯有四爪的大盤(FC-9000之後出的大盤)在距離比較大的兩爪之間(曲柄側和曲柄對向側)因為沒有支撐,所以在那個位置側向剛性會稍弱,如果變速時鏈條剛好在那裡會導致大盤有些微變形,同時CT盤那邊也沒有任何上鏈點(其他的好像有),鏈條可能會沒辦法即時變到大齒盤上,會延遲一咪咪,要解決的方法就是把前變張力調高,但這樣會導致某些檔位鏈條會磨到前變,這在FC-5800就特別明顯(同等級的FC-RS500因為五爪就沒有這個問題),FC-R8000和FC-9000比較沒那麼嚴重,我猜可能是因為膠合大盤的關係吧,FC-5800大盤內側一格一格空空的結構看起來側向剛性就不會很高,反而是FC-4700因為實心的地方比較多,側向剛性高,上鏈就順暢許多,但重量也重很多哈哈,但以上這些大盤在踩踏的時候完全是感受不出任何差異的,踩踏剛性都非常高。

不過FC-9000也因為是膠合大盤的關係,之前就有聽到有大齒盤或曲柄分家的案例,希望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還有一些小細節不知道有沒有人會注意到,就是FC-9000之後出的大盤側蓋長度都比舊款的長一倍(除了FC-RS500),然後一級的側蓋材質是CFRP,其他的都是GFRP。還有新款FC-R7000原廠相容性是說不支援FD-5800這種舊款長力臂的前變,理由是說FC-R7000的齒盤為了相容一些Gravel的車比舊款外推了一點點,但我實際測量好像看不出真的有外推,而且在FD-5800上面也依舊變速非常順暢,有人知道原因嗎?


3.Shimano Dura Ace WH-9000-C24-TL 輪組
外觀1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外觀2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前輪實重641g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後輪實重846g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我之前擁有過的輪組不多,一開始是Giant原廠的SR-2,後來陸續換過Mavic Ksyrium Elite 2015、Giant P-SLR1,然後P-SLR1這組因為騎到後來框變成月亮型的,所以就去請手編輪師傅幫我後前框依序換成TR235,最後才是這組DA C24 TL。這裡可能會有人有疑問,為什麼我都只有框煞的零件,而且換了這麼多零件的錢都足購買碟煞的車了,一方面是因為2014年那時候碟煞公路車都還不盛行,規格也還沒統一,所以以前即使有錢也不會去買碟煞的,然後一直升級改裝就變成現在這樣啦,要換碟煞的幾乎是全車都要一起換了,而另一方面就是要換碟煞就要想換跟現在差不多等級的車,至少要TCR ADV Pro 1 Disc吧,但這樣要一次掏六位數的現金出來對小弟來說負擔太大了,而且重量也會比現在的重,然後自己通常不會去車店修車,所以還要再添購工具的花費也是不少一筆,當然,如果有錢的話還是會想要試試看啦!

回到正題,這組輪組顧名思義就是要裝無內胎,但小弟還是用了一般的open胎,是因為當初剛好看到這組很便宜所以就收了,然後沿用原本的外胎,而無內胎我之前也有用過,但後來還是改回一般open胎了,這個之後再分享。DA 9000 C24 TL帳面上比CL版本的多90g,但總重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過他除了上層框體沒有挖孔和CL版的不一樣之外,鋼絲的鎖法也不太一樣,CL的鋼絲是用傳統鋼絲,鎖點和傳統輪組是一樣的,而TL的鋼絲是反過來,在花鼓的地方加一個螺帽來固定鋼絲,然後銅頭是接上尾端打扁的鋼絲直接鎖在框上:
C24CL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C24TL
一些零件心得分享Part1
會這樣做我猜是因為上層是無孔框,銅頭如果要用一般方式來安裝的話需要從氣嘴孔先放進去再用磁鐵引導到各個鋼絲鎖孔才能鎖鋼絲,這樣編輪會非常麻煩,還有最重要的是原本CL的銅頭太大顆氣嘴孔可能塞不進去,所以工程師就想了辦法讓鋼絲反過來將銅頭直接鎖在框上,降低編輪的難度,但也因此當鋼絲斷掉時可能會需要買原廠的零件才能修復,會比較貴而且可能會等比較久,有利有弊拉,不過有趣的是他的花鼓和CL版的是同一個!

最後來分享一下這組的騎成感受,DA C24我看網路上評價都滿兩極的,有些人覺得剛性不足,重踩的時候會軟掉,剛性這裡我就不評論了,畢竟那個是要用機具才測得準的東西,而且每個人在不同狀態時對零件的感受也不同,如果不用機具要客觀的測試剛性需要經過很多次嚴謹的交叉測試才行,太麻煩了,這裡我就單從對他騎乘的感覺來分析:首先,同樣是一級爬坡輪,但我覺得爬坡是比之前那個P-SLR1還順暢,P-SLR1在極陡坡(>12%)會有點軟腳,但DA C24完全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不過在沒那麼陡的時候都一樣輕快,緩坡就感覺可以很順暢地騎上去,有時候會覺得怎麼像在騎平路的感覺,但明明當時還是5%的爬坡,而爬坡抽車也沒有感覺到軟掉過,一樣依然的硬朗。然後雖然框的外寬只有20.8mm,比現在新款的框還要窄一些,但下坡並不會感到很不穩,風櫃嘴下來第一個髮夾彎可以很順利的滑過去,壓車也不會感覺到輪子變型,這完全就是屬於山上的輪子XD,但在平地時很難維持速度,有時候只要沒出力速度就馬上掉下來了,不過也因為框高很低的關係,側風影響就沒那麼大了哈哈,然後平路抽車衝刺也是依舊很給力,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塗裝很帥,跟什麼車子都搭。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這三個零件也是我車上有的Dura Ace,其他零件之後再分享囉!
2021-07-12 14: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零件心 Part1
敲碗想知道 tcr m size 跟 ml size 的騎乘差異,我身高181目前騎m size ,墊圈高度只有0.5公分,如果是ml size 應該就能把龍頭放到最底增加整台車子的殺氣,我單純只是想讓整體造型變好看。還有dare bike 有比 tcr isp 好騎嗎?dare的車架比例是抓的蠻好看的。
有心意就好了!
cb125sr wrote:
敲碗想知道 tcr m...(恕刪)


車架的部分我打算之後再來分享,不過先回答你的問題好了,我的身高180,當初騎M的時候去做fitting,他們跟我說我比較適合ML的,換了以後座墊位置調成一樣,但龍頭把手設定沒變,也就是墊圈一樣多,代表reach和stack都增加,覺得大一點的車架騎起來比較沒那麼鱉,但操縱起來相對的沒那麼靈敏,好處就是下坡比較穩一點,然後抽車還是感覺M的比較暴力,不過其實差異只有一咪咪而已啦,僅有剛換的時候有感覺,不過後來就無感了,你181的話應該兩個都可以,ML車身比例加上龍頭可以壓比較低也會比較好看

至於Dare MR1s的話我覺得根本完勝2013 TCR ADV SL,剛性差不多,但騎起來明顯較舒適,而且車架組(包含座管)也比較輕,之前是因為試乘過MR1s,對他的印象很好所以就收回來啦,然後MR1s會覺得比較好看是因為上管較TCR水平的關係,他的56cm幾何有點像TCR的M和ML的綜合板,到目前騎4個月還沒後悔過XD
關於後夾器彈簧比較有力
我猜是要抵銷手的出力
freehubr22

會不會是因為線管比較長,為了要拉緊鋼纜(內線),所以張力用比較高,這樣遇到震動時,手把(拉桿)比較不會震動?早期有用過比較差的夾器,操縱後煞的那隻,遇到爛點的路,拉桿就會這樣發出噪音

2021-07-13 8:09
熊貓變貓熊

好像也有可能是這樣,自己在裝後煞車線的時後發現內線確實比前煞的內線容易彈回去

2021-07-13 10:01
我有看一些影片指出 ace的夾器 比二三四級都重

剛性一定很強 才能實現頂級手感
TONY1978

抱歉我記錯了 是比red重很多

2021-07-13 12:08
akgbking

Red夾器好像是因為單軸才比較輕,正常狀況或許shimano雙軸夾器會比較穩定

2021-07-16 12:00
Deleted
STANLEY650719

確實R9100/R8000手感完勝R9000/R6800 就連R7000手感也是略勝R9000 因為這些夾器我都安裝在使用 但以美感來說 R9000完勝9100~~

2021-07-13 10:32
TONY1978

campy我也覺得很猛 半人馬就很威 他們下放技術 都馬是record整個舊款模具下放

2021-07-13 12:02
樓主很執著重量應該是爬坡高手
我個人覺的TCR ADV SL ISP 第二台最漂亮
這台的重量應該更漂亮才對阿
土城加藤鷹
熊貓變貓熊

大大你說的是黑藍那台嗎?那也是我覺得最殺的一台,不過黑色的車不太好拍照XD重量上那台是我三台TCR裡面最輕的,但MR1s還是更輕了一點,前前一代的TCR似乎沒有像像中輕,之後我會再分享詳細重量XD

2021-07-13 10:11
熊貓變貓熊

不過輕量化也不一定會比較好騎啦,差500g以內其實感覺不太出來,但爽度差很多哈哈

2021-07-13 10:20
騎車騎久了,就會發現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車架踩踏剛性是一定要的,但是乘坐的舒適度更重要。2013年的tcr 管徑都還很粗大,我雖然沒騎過但看起來就是硬派作風的車架。
有心意就好了!
熊貓變貓熊

真的,剛性高但太震騎久還是容易疲勞,我原本以為ISP會比二級車舒適一點,但其實差不了多少,換回圓形座管的車還比較實際XD,但MR1s雖說較舒適但還是會震,畢竟還是公路車嘛,要舒適就先換無內胎囉

2021-07-13 20:12
夾器,我自己用起來是 R8000 手感優於 6800
我朋友則是前不久才從 R9000 改 R9100
只因下坡時 R9000 在黑瞎貓上怎麼調就是會有殺豬聲
慘烈的叫聲讓我只敢離他遠遠的當作不認識
經歷過幾次殺豬生意,他在最後一次淒烈壯闊殺豬叫聲後
果斷換了R9100,從此脫離屠宰業
真的新款夾器都一面倒耶,不知道有沒有人是像我一樣喜歡舊一代的XD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