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公路車三盤概念討論

公路車大盤有單盤系統 雙盤系統 三盤系統

單盤好理解 就是最直觀變速方式 缺點是齒比不夠廣也不夠密

雙盤是我們最常用的 須練習配速技巧

但我想跟各位討論的是三盤的概念 希望成為自組寬胎公路車的參考

------------------------------------------------------------------------------

一般而言三盤容錯高 會被看作休閒車 城市車

但我無意間看到52/42/30規格的大盤

單看中齒42T這齒比也常被越野公路車當單盤使用 (配11-42 11s飛輪)

延續這概念若把三盤的中盤42T為主力盤 應該可以對付大部分平地小山

52與30T作為偶爾加速與備用爬坡翻越障礙使用

簡單說將三盤看成掛保險的類單盤使用概念 省去雙盤配速的麻煩 也可以省去爆大飛輪不協調


所以呢..........想請問各位高手

基於類單盤概念 飛輪(10S)各位會怎麼建議呢?

1.傳統三盤齒比11-27 11-28 (會增加前變配速機會)

2.選擇11-36 11-34寬齒比 (大盤幾乎都掛在中盤概念 但齒比就比較不滑順)
2020-09-15 3:44 發佈
這樣子回答吧。

依照你所述的齒比,52/36 搭 11/30 或者 50/34 搭 11/34 就通吃了。

沒腿力,你換 3 盤,換 4 盤,都是一樣。
沒啥好討論的,三盤沒煞變把好買
只有平把跟登山車系統可以使用
以前5600/6600年代都還有2-3盤共用變把, 非常好改.
5800/6800後根本沒三盤.
所以現在成車幾乎沒有配三盤的公路車.
要三盤必須退回前兩代的變速系統.

初學時我用過三盤, 當年腿力微弱.
平路都用中盤39騎車(53/39/30), 遇到小坡也不用變盤,
小盤到30超輕, 飛輪配12-27t就能應付所有騎乘坡段.
使用三盤Q-factor會增加(左右軸距), 卡踏應要調整,
不過當年亂亂騎也沒特別感覺就是了.

後來為了輕量化就賣掉了, 想想有點可惜, 畢竟真的好用.
新手爬烏山紫竹寺不用落地.
剛好有舊的tcr adv,用50/39/30配上11/28,跟現在另外一台新車50/34配上11/34,總歯比範圍一樣,但是歯比綿密度天差地遠,39大部分被我用來爬坡,換大盤也只要退一檔就接上檔位,同大盤可以用比較小飛輪,遇到產業道路超陡坡看要抽一下還是變30帶迴轉,都是相當方便。多了中間這盤,拿來cover10-25超方便。
50/34,則是小盤cover到20左右就要換大盤,換了以後要退三檔才可以接上原本檔位。
廠商可能是故意這樣,意圖使人升級電變。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大盤爬緩坡的,39真的好用。

jcchiou wrote:
以前5600/660...(恕刪)
我的公路車是 53/39/30 + 11-34
上山下鄉慢騎,很好用的。
acer wrote:
這樣子回答吧。依照你(恕刪)


這跟戰鬥力無關 這比較在討論換檔邏輯 上面朋友有解釋前三盤特性

三盤不好找沒錯 但推薦單盤系統可以試試
cdx wrote:
沒啥好討論的,三盤沒(恕刪)


這個時代的tiagra 仍有10速 3盤 手感基本上跟5800差不多 只是重了點
jcchiou wrote:
以前5600/6600(恕刪)


零件確實難找 可能齒盤與曲柄要分開找 目前有找到sram碳柄 台製齒盤組 螺絲組 約可控制在750g

平價的三盤重量都快1kg 三鐵盤更重

我也在猶豫要不要搭跟你一樣52 39 30 畢竟我將來想裝32c胎 輪徑變大 多少拖一點點
我兩台車~一台彎把50-34(等著改46-30) 搭10速 11-32
一台平把50-39-30 搭10速11-27

三盤每一檔落差小,真的很好變速,中間的39T非常好用
只是成車不太會這樣搭,而且只有低階配備有,除非自己組車,不然也不會買這個來降級

所以我說沒啥好討論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