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什麼是 Gravel Bike?我不知道,可能也不是很想要知道。
 
但是,我知道一件事,現役公路車騎了 4 年,騎了 400 趟,里程超過 20,000 公里,騎了很開心、健康,我知道... 我有一個心願:希望能一直騎下去。
 
很幸運,前陣子試騎了最新的 S-Works Tarmac SL 7 以及 Giant ADV TCR SL 0,這二台都是好車,都可以跑好快,不過,現在河濱已經超速的我,會覺得速度已經太快了,真的太快了。(公路車搭個鋁框就很好騎了)
 
再加上前陣子看到了這則新聞與照片-「淡蘭古道」獲選首屆世界步道大會影展片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426654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圖片:https://tour.ntpc.gov.tw/zh-tw/ContentPage/List?wnd_id=369)
 
起了添購 Gravel Bike 的念頭。
 
於是,我就多了一台 Specialized Diverge。
 
以及,有了第一次與 Gravel Bike 邂逅的經驗。
 
圖一:旅程難免有陷阱,Gravel Bike 讓人安心💖 (這個縫隙是在烏來,有 3 ~ 4 處,每一處都會吞 25C 喔,路過要閃)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圖二:這路面其實 25c 也行啦,TCR 陪我幹過這種事💪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圖三: 不過,該要牽車的地方要牽車,我牽車,我驕傲 (碧潭自行車道浮橋-請用牽行通過)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圖四: 騎公路還是碎石路?小朋友才選擇,這台 Specialized Diverge 是配置 700x44C,沒錯是 44C,跑公路一樣有好成績🚴♂️,新店→烏來 | 40分鐘以內,很可以😊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圖五: 內洞林道 1K 處 (呀!新店真是騎車的好地方)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圖六: Diverge 美照,到那裡都速配⚘
 
與 Gravel Bike 的第一次邂逅

後記,這輪胎並不是原廠規格,是 YOYO Cycles 樂騎適 配置的試騎車規格,非常意外地,相當的好騎,更加地讓 Gravel Bike 騎乘經驗充滿樂趣❤️,真的是非常棒。

在台北,有很多車店都有 Gravel Bike,不過,真心推薦 YOYO Cycles 樂騎適,因為專業、懂 Gravel,以及總是努力地幫助車友實現想望👍。

(本篇文章完全是業餘分享,未收取任何商業收入)
2020-08-09 10:3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gravel bike
acer wrote:
什麼是 Gravel...(恕刪)


圖?
Dr.sam wrote:
圖?(恕刪)


不熟悉上傳,不過已經補上。
感謝分享!

看來Specialized也要來跟Giant Revolt搶市場了. 不過我覺得以台灣的騎車環境gravel bike的消費容量仍然不夠大. 不像說以美國而言,全國各地都有舊鐵道改成gravel road的地方可騎車,而且有的很長,可以長達好幾百英里. 這些才是促使gravel bike銷售發達的環境. 台灣如果能把舊北迴鐵路改成碎石道,讓台北可以一路騎到花蓮不必跟公路汽車爭路的話,gravel bike才比較有可能會賣好一些.

裝44C的輪胎是真的很舒服. 不過如果對它如果覺得太寬大而有疑慮的,其實也有不少gravel胎有細胎. 像我Giant Revolt裝的Panaracer Gravelking是32C, 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光頭胎,但其實是gravel 胎. 兼具速度,舒適,與輕度越野的三個功能.

Gravelking還有23C, 26C, 28C這三種細胎可選,只是一定要裝內胎就是了.


Monte920 wrote:
感謝分享!看來Specialized...(恕刪)


市場大、市場小,我不是車商,這太遙遠了。

我的狀況會比較偏向 Gravel Bike,理由很單純:

1. 已經有一台爬坡型公路車,很好騎。
2. 有點年紀了,速度也夠滿足了,實際上會覺得必須放慢速度。

因此,空力型公路車...在一開始就排除在候選名單之外。

剩下的就三個,是吧。

1. 長途型公路車
2. Gravel Bike
3. CX

因為已經有爬坡型公路車,長途型公路車也先被刷出名單。

剩下的只有 CX 與 Gravel Bike。

最後選擇是 Specialized Diverge,原因只是這台公路車就像是 SUV-『運動型全能公路車』,如同文章內所寫的,他不只可以陪我騎林道,公路表現也是相當順暢。

尤其是 "公路表現",這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否則,買 MTB 就好了,又便宜、越野性能更好,但是 MTB 並不適合公路長程-例如:100KM。

這也是為什麼會分享這篇文章的原因囉,其中一個就是把真實公路的表現分享出來。

至於市場要怎麼定位、怎麼命名這一類的公路車,這不是我所關心的,太遙遠了,也沒太多興趣去深究了。
leader0419

跟我最近選車的感覺很像剛好可以參考參考

2021-08-23 13:52
👍👍👍感謝分享
抓過這個S-Works車架,重量不輕,新烏路可以騎這個速度不簡單!
0627523d wrote:
抓過這個S-Works(恕刪)


感恩,謝謝鼓勵,也好想早日牽到車。
但是 MTB 並不適合公路長程-例如:100KM。
MTB騎200KM以上就真的比較困難吧

我在香港的一天訓練MTB騎公路就是120KM=7小時包三餐時間, 每星期250KM UP.
在海南島騎公路, Dahon 20吋小摺一天160KM也很輕鬆, 二小時食一小餐.....

不明白你想保持的平均時速要求是??KM。。
hongkonger2018 wrote:
但是 MTB 並不適(恕刪)

MTB也有分Cross-country(XC)以及全避震
拿全避震跑長途等於把自己玩死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