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版上行家,小弟的公路車屬於無內胎型的輪胎,因為內有灌充補胎液,所以可以透過轉動,不斷修補外胎的小裂縫,避免破胎或漏氣。
請問這種類型的車,如果長時間沒騎,是否要經常性去轉動輪胎?讓裡面補胎液均勻散佈?
如果長時間不轉動,補胎液會不會沉在底部導致固化之類的狀況?
stone668 wrote:
常轉動 可以讓裡面(恕刪)
腳踏車是有多重?會把輪胎壓到變形?
補胎液會減少也會失效,出門建議帶內胎。
我還遇過全新內胎有瑕疵的,要用的時候才發現漏氣。
後來我都會先測試過,只是收納的時候變好大一捲~
輪組長時間存放, 一定要注意存放地點的溫度不要過高。 而且,
還是要定期去轉動一下輪胎(有的補胎液廠家建議至少每2周
轉動數圈), 避免少數補胎液固化後, 凝結於某一特定區域, 而
造成輪胎轉動時, 某個特定角度動平衡量過大, 造成重心的甩動。
還有, 輪組存放時, 也要注意靜置時氣嘴的位置, 避免被補胎液
填塞。 萬一補胎液凝結後, 氣嘴堵塞的話, 那就只能換氣嘴了。
氣嘴最佳靜置的角度是 4點 或 8點鐘位置, 因為可以讓氣嘴管內
因轉動流進的補胎液可依重力向下流出氣嘴跟氣嘴管, 且氣嘴的
位置跟高度也不至於被補胎液填塞。
無內胎系統外騎的話, 建議挖胎棒跟內胎一定要隨身帶, 甚至
盡可能再帶一套防穿刺襯帶, 於補好胎後裝在內外胎之間。
個人外騎時, 遇到好幾次無內胎系統不帶內胎的待救援車友, 因
無內胎的外胎破胎補好後,氣瓶或隨身打氣筒無法產生瞬間帶高壓
的高空氣量, 以致於無內胎胎唇不能瞬間密合輪框, 因而無法充氣
的尷尬傻眼現象。最後只能沿路攔截路過車友, 高價求購內胎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