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後到現在才抽出空檔來騎乘
也因為是抽出的空檔,所以只有短暫的騎乘體驗

(google map真的很厲害,海拔高度也能看得到了)
也因為二少爺非專業騎士
在零件的差異上所帶來的細微感受可能沒有那麼明顯
所以在只能用<自己>主觀的感受來描述目前短暫的騎乘心得
1.變速系統:
二少爺之前騎的FUJI SPORTIF 2.3公路車採用前變:Claris、後變:Sora
Scultura 4000 TW採用的是105 R7000全套
二款系統變速時的手感,個人感覺沒有明顯的不同
齒盤兩個都是50-34,飛輪SPORTIF 2.3是8速11-32T,4000 TW則是11速11-30T
騎乘換檔時SPORTIF 2.3有幾個齒輪組合在變換時會需要配合齒輪比而刻意出力
4000 TW就沒有出現這種狀況

2.輪組:
SPORTIF 2.3是用Vera Corsa
騎乘起來感覺有點沒效率,尤其是加速時
(這點不知道要算在哪裡...也不知道這跟沒洗車有沒有關係??

但他的輪組非常安靜,這點個人非常喜歡

4000 TW是採用跑6
不知道是不是新車的關係,4000 TW有一種很順的FU
可惜就是空檔滑行的時候,個人覺得棘輪聲有點吵
3.爬坡:
可能是綜合變速、輪組跟車架幾何的關係
個人直覺4000 TW於爬坡時比SPORTIF 2.3相對省力

4.前後夾器:
可能是個人騎乘的習慣導致,這部分二少爺沒有明顯不同的感受
5.舒適度:
SPORTIF 2.3使用A2-SL 鋁合金車架、FC-770 碳纖前叉,自己換上碳纖維座管
4000 TW採用全碳車架、座管
但因為目前只有短距離騎乘,屁股尚未分辨出差別,所以這部分過幾天騎遠點後再補上
----------------------------------------------------------------------------------------------------
今年本想騎著以前買的FUJI公路車環島
結果沒想到後來發生車禍,整台廢了...

只好用照片緬懷它
傷好點後上網做了一點功課(真的就一點,就一個網頁...)
推薦十大新手公路車人氣排行榜【2020年最新版】
看到網路推薦給新手的評價第一名後
不囉嗦直奔車行購買Scultura 400 TW
但北部美利達旗艦店表示該車適合自己的尺寸已經賣完了...
後來看到旁邊的Scultura 4000TW 車隊版覺得很可以
一來是沒騎過全碳車
二來是折扣後價格還行
所以跟老闆說讓我跟我的荷包君討論討論,過幾天後給他回覆

(上圖取至官網)
回家後再上網看看
剛好看到網路幾乎都說美利達的Scultura UT SED CP值頗高

(上圖取至官網)
Ultegra R8000全套
全碳車架
看完覺得可以入手
所以又跑了一趟車行
但又跟Scultura 400 TW一樣
適合自己的尺寸都賣完了
回頭詢問Scultura 4000TW 車隊版
結果也被買走了
只剩旁邊的平麗黑款式
原本是還有列了幾個考慮的清單
但接著二少爺懶病發作
為了避免再花時間動腦思考煩惱
且荷包君表示給完折扣後它還可以接受
所以就買下了特價SCULTURA 4000 TW 低調消光款

(外觀跟車隊版的比起來,消光色真的是很低調的車子)

(105 R7000全套)
話說R7000跟R8000除了重量差了幾百克外
網路上看了很多比較,但除了重量跟價錢以外
Ultegra R8000 還是105 R7000全套比較
對於非專業騎士騎乘起來到底還有甚麼比較明顯的差別???

(跑6輪組-過幾天有空再來把卡踏換上)
跑系列輪組似乎也是很有名
跑系列輪組討論
但二少爺就只是個非專業單純運動減肥的無聊肥宅
看完了討論內容
似乎完全無感
因為平路均速大概也只有20-30KM
爬五分山均速10-15KM龜速等級


(全碳車架)
會改買全碳的車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騎過
對騎乘的吸震效果佳感到非常有意思
好奇殺死荷包
所以最後知道荷包會被殺一大刀但還是買了

購買後因為長期沒有拆解過
所以請老闆簡單示範了一下前後輪輪組拆卸的方法(才能放上車帶走)
最後就用一張低調的新車照,期許大家騎乘平安,也希望能有全新舒適的公路車騎乘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