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c 碟煞版公路車
常爬坡
預算3萬上下
請問這三款的使用差異
除這三款外,還有沒有其他建議

我當然也沒都用過,所以無法給你報告實際使用狀況. 但是我可以講一下市場行情.
以我在美國eBay上面觀察的現象, Giant因為不是輪組專門廠,又很多人把原來配的SLR1拆下來賣,所以包括二手的話,SLR1撿到便宜的機會最高 (但並不代表它不好). 像我分別買過鋁框P-CXR1, 原價650美金,我買160美金. 還有碳框CXR-1,原價1500美金,我用550美金就撈到了! (品項基本上是接近全新的)

其次是Mavic,因為它不同型號的編號比較複雜,有的便宜有的較貴,但一般騎士不容易分辨何者高級,何者較低級,所以連帶也影響高級輪組的喊價,有時價格會拉下來.
最後是DT Swiss PR1400,拿出來賣二手的人最少,大部份都是全新輪,所以導致價格最硬! 至少這是我在eBay上觀察到的現象!
和Dtswiss rr21db(pr1400前身)
Dt的確比較輕,起步比較好帶
但是我自己騎中社,兩個速度其實差不多
(pr都是slr1騎出來的)
但是rr21花鼓的確比slr1好
滑順咬合度沒話說
我用SLR1的時間比較多
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
我會買SLR0 42/65mm
以下分別是各輪組踩出的最快成績
中社rr21

中社slr1

觀音山rr21

觀音山slr1

參考參考
dt輪組比較輕,我會不由自主稍微重踩一點點
像原廠pr2和slr1我就比較不由自主用高轉速來騎
Pr2中社全程大盤

Pr2中社全程高轉速

我自己比較想不透的是
我觀音山pr是去年四月,用pr2踩出來的

slr1騎二子坪住航站

pr2二子坪助航站

輪胎全部都是馬牌gp4000s2 28c
車子是giant fastroad comax1
帥度肯定是板輪勝


DEAR 樓上的FASTROAD同好
通常28C的輪胎要搭配28-32C的內胎
以你的板高來說..要找到這麼粗的內胎+這麼高的氣嘴...
似乎有點難
以前我用32C的外胎,搭配18-25C用的內胎,300KM共破了三次內胎
原因是內胎SIZE太小
不曉得您是怎麼克服這麼問題的
該不會是用氣嘴延長!?
還是說...是用18-25C用的內胎,搭配非常優秀的人品?XD
回到主題
我目前是Mavic Ksyrium Pro Disc
根據賣的人告訴我(前車主是腳踏車店老闆)
此輪主重量為1575g
但是你騎的時候是感覺為主,重量不是一切
那我自己的感學是
輻條很粗,騎起來感覺是安心的
爬坡也輕鬆不少
尤其是起步時,真的是比較紮實的感覺
騎平路的時候會聽到一些輻條的撞風聲
平地高速巡航感覺速度較難維持
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