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TCR ADV PRO 1 Disc VS 國外品牌

今年打算換車,目前是想換TCR ADVANCED PRO 1 Disc KOM

目前碟煞在公路車界已經算穩定了嗎?

感覺許多熱門輪組沒什麼人討論碟煞款,像是跑0或是r-sys之類的,好像還是以C夾類型的輪組大家討論比較多

若是選Giant的話,C夾款大概只能在直上SL的TCR ADVANCED SL 2-KOM塗裝我比較喜歡

價格往下一點的TCR ADVANCED PRO 1 KOM反而塗裝我比較不喜歡,而且和去年的很像

國外品牌看到Specialized、BMC、Cervelo有喜歡的塗裝,但預算就必須要拉高很多

Cannondale和BH預算夠,但是塗裝就沒有這麼喜歡

國外品牌配出來的輪組也是沒有Giant的SLR1好,有些也不是CT盤配高齒飛輪(我是肉腳)

今年我看100k以內的Giant車款都配42板高的SLR1,SL那款則是配30mm的

想聽聽看大家的意見,大概這個價位有什麼不錯的車款可以選擇
TCR ADV PRO 1 Disc VS 國外品牌

TCR ADV PRO 1 Disc VS 國外品牌
2018-08-05 21:3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國外品牌
這個價位有碟煞又配上還不錯的輪組,應該就屬捷安特的CP值最高了,不過如果論外型和舒適的話樓主還可以考慮看看BMC的roadmachine也是配上碟煞大概10萬內,不過輪組是配一般的練習輪,但個人覺得外觀贏好幾倍,心靈馬力無價 哈哈!
TCR ADVANCED PRO 1 KOM 看過實車...顏色很沉穩..真的滿好看的
除了二線品牌 其他國外品牌大概是不用跟捷安特比了
TCR的碟煞設計是從圈煞改的 走外線整個就是醜
依defy來看 可能明年TCR會改款 改走前叉內線 龍頭整合化
10k上下 還可以看LANGMA Advanced Pro 或是 disc版 多了電變跟功率計
塗裝好看太多 或是DEFY ADVANCED PRO 0也是塗裝 內線 碟煞一次到位
或是propel改KOM齒盤 但應該比較少人這樣做 最後就是TCR客製塗裝 似乎大概10k多
henry50212 wrote:
這個價位有碟煞又配...(恕刪)


BMC RM02也算是我口袋內的一款,缺點就如您所說,練習輪和105的配件

我記得10萬內的那一套好像就是RM02 TWO配上105

BMC也有每款型號好像也有依套件分ONE、TWO、THREE之類的

不知道塗裝和套件能不能隨意換,還是說ONE的配色就只能配該有的套件,TWO的配色就只能配對應的套件

相較TCR來說,SLR1就好很多


carly7425 wrote:
TCR ADVANCED...(恕刪)


上週有趣過兩間捷安特看,但是都還沒有進這一台,

只有看到ADV 2 KOM和SLR之類的,也有看到TCR ADVANCED 1 KOM,覺得塗裝還不錯

所以我才想說官網TCR ADVANCED SL 2-KOM的塗裝也差不多,我應該是也可以接受


PlantariS wrote:
除了二線品牌 其他國...(恕刪)


碟煞走外線指的是前叉部分嗎?

我看龍頭的部分,許多廠牌也是都是外線居多

官網圖片因為側拍的關係,加上我對碟煞不太熟悉,所以沒辦法想像長什麼樣子

我看看前幾年Disk版開箱文,您是指碟煞直接拉油管沿著前叉到龍頭嗎?

如果是這個,真的是蠻醜的,這是煞車套件問題還是車架問題呢?

如果是套件問題,或許用個幾年再換就可以改善掉,如果是車架的話,就...

DEFY這是塗裝釋放好少,LANGMA Advanced Pro真的蠻好看的,但這不是女款車嗎...
sporplo wrote:
碟煞走外線指的是前叉部分嗎?



我想應該是吧! 因為經過主車架通到後輪碟煞的都是走內線的.

至於前叉碟煞走外線跟是否沿用夾煞的車架我想應該沒有關係. 第一,前叉通常跟主車架是被視為可分開的. 因此要不要讓前叉部分走內線,跟主車架部分的考量是分開的. 第二, 舉個例子, 像Anyroad與TCX(台灣目前沒賣)這兩款車已經全車系改成全部都是碟煞已經好幾年,早已沒有夾煞了,但是它們前叉部分的碟煞都是走外線啊,並沒有因此就走內線.
Monte920 wrote:
我想應該是吧! ...(恕刪)


了解,不知道其他廠牌在油管的部分是不是也是走外線

如果大家都走外線,看起來技術層面上是有點難度才沒有改走內線

但是如果只有Giant沒有走內線,我也怕到時候會像樓上所說,明年就改款變成內線

今年改款的Defy,那篇開箱文,有拍到碟煞油管從前叉內側穿進去
我也是覺得這台不錯~
該有的都有惹
二級車架~全套挖地瓜 KOM齒比
輪組也不用在花錢升級
塗裝野耐看~

喜歡就衝八

sporplo wrote:
了解,不知道其他廠...(恕刪)

前碟走內線的方式有從上面龍頭處 就像defy
或是查了一下像ARGON18 GALLIUM PRO DISC這樣 從前叉外側進入 再從內側出線
目前好像是只有整合龍頭 並從上方入線可以做到看不到線
以捷安特的做法 TCR要改內線 勢必要改入線位置和走線方法 可能諸多考量(成本?或是本來明年就打算改款等)
propel disk去年改 defy今年改 下一個肯定就是TCR了
以後前方就是看不到線了

PlantariS wrote:
前碟走內線的方式有...(恕刪)


個人覺得TCR明年改款因該是確定的
G牌一種車系四年一改
不過我到覺得不會跟現在的PROPEL、DEFY一樣改龍頭走線隱藏
一來改這樣整體重量勢必增加 再來給選手騎輪煞還是主流
再來就是PROPEL隱藏的龍頭超級貴
原廠一顆碳纖龍頭要價12000
而且像今年PROPEL、DEFY低階的雖然車架一樣等級
不過五萬左右的沒整合式龍頭 等於車架上管變速或油管都外露
美觀整個大扣分
不過改不改也是明年中的事了
看喜歡就買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