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各位大大一個問題:
看過許多公路車照片,
一般Carbon或鋁合金公路車, 無論是水平上管或compact車架, 其"坐墊設定高度"相對上會比"龍頭&彎把把手"的設定高度約高個5-15公分左右(會因個人體型或柔軟度而差異更大)............
但是對於水平上管之鋼管公路車, 照片看起來, 感覺上似乎"坐墊設定高度"與"龍頭&彎把把手"的設定高度很接近(也許同高, 或許坐墊略高一點點).... ; 不知是我個人錯覺? 還是有其他原因? 例如:是否為了屈就古典龍頭零件取得不易? 或為了休閒騎? 或是為了美觀? 或是要在煞變把的位置調整? 還是因為車架幾何結構?
謝謝.
paul5454 wrote:
想請教各位大大一個問...(恕刪)
只要是彎把的公路車(彎把小徑車也算)坐墊與手把高度差的設定方式都是相同
一般來說身高170cm的車手,坐墊與手把高低差設定是5cm
160cm約3cm;180cm是7cm,其餘大致以此類推
不過會騎古典鋼管車的車手普遍是休閒騎居多
因此坐墊高度會比標準高度再降低一些
總之,覺得舒適就好囉!
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rios.chen
asahichang wrote:
決定騎乘者角度的是煞把位置...(恕刪)
看到asahichang大大講解及清楚圖示, 心中疑惑豁然開朗~~~

因為我從以前就一直很喜歡水平上管&細長管材的鋼管車,
其撓富歷史工藝的古典美一直讓我魂瑩夢牽~~~
但因為看到有些鋼管車照片,
除了坐管高度設定上好像有點捉襟見肘(東方人平均身高因素吧), "殺度"上總是差強人意...
另外也不太符合fitting的原則(如同rioschen所指的高低差設定)...
這個問題一直在心中是個梗, 不好意思問...; 但終究自己也碰到相同問題...

今天聽君一席話, 勝讀萬卷書, 這個梗終於解開了, 也找到問題的solution. 謝謝!!
paul5454 wrote:
看到asahicha...(恕刪)
除了舊式的煞把位置和現在不同外
騎乘的方式也是決定座墊和龍頭的高度差
有興趣的話車友可以去下列網站看看不同設定的差異
不同設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