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很不要臉的和車店詢問能不能連VSR也借來試試看
經過幾波與車店不厭其煩的交涉後,終於還是給我借到了VSR

但今年很奇怪,開始變得特別喜歡粉紅色…
可能年紀開始增長後喜好也跟著改變了…但我還是喜歡女性的!
我真的覺得不管是粉紅還是桃紅色都還滿好看的呀!
所以今年也把自己的Ridley改成粉紅色的Lizard手把帶

就連今年武嶺盃借來的MR1也是一整個Pink,真的有越來越娘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武嶺盃還要借這台MR1來騎呢?
看看我自己的Ridley就知道,鋁車+跑0在重量上來說還是有點硬斗
腿力沒練起來,只好靠車子偷輕來抱佛腳了!
不好意思,離題了…
看網路上關於VSR的分享實在不多
但單車時代、大陸的騎行家和日本的單車俱樂部看起來評價都不錯
但我想應該是廣告成份居多…
好奇心驅使下,就想來試試看這台車!
說真的,我比較喜歡爬坡型車架
試過的車也都是爬坡類型的車居多
所以在我剛牽到這台車的時後,內心其實非常的平靜…
尤其長期騎爬坡型車架,突然換空力車架的時後,整個踩踏的感覺都不對
雖然車架尺寸和Fitting都是對的
但在適應初期還是非常的痛苦,怎麼踩都非常不順
直到兩個禮拜才適應吧(不知是我愚昧還是真的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所有的感覺都是:「很明顯的不舒服、但默默的適應與回饋」
騎了兩個禮拜之後身體和車架才能近乎和平的相處
也從這一刻開始才能感受到VSR的優點
「空力車騎長距離平路or小緩坡真的感覺比較輕鬆。」
就像很多人說的,每個人的感覺不同、試乘心得的參考價值有限
但不得不說,從爬坡型車架轉到空力車架後
在平路的踩踏真的變得輕鬆許多
踩踏比較順、也比較不費力
在我最不擅長的長距離巡航訓練也變得比較不那麼痛苦(我長距離真的弱爆了)
我想這應該就是空力車和爬坡車的差異
但都只是”比較”唷!腿力不足的時後不論怎麼踩都還是很累的…
在淡水>金山>淡水這種中長距離的丘陵地來練車的時後
也讓我還能有餘力可以起來衝一下

但那些說因為車架輕、所以爬坡也能很輕鬆的報導我是覺得持保留態度啦
如果空力車真的這麼強,那爬坡型車款怎麼混呀!
初期我騎這台VSR爬坡真的就讓我很力不從心...
不知是淺意識作祟還是怎樣
不論怎麼爬坡,都感覺比較累一些些
但我個人感覺舒適性勝MR1,當然也勝我的Ridley鋁車
路感上感覺也比較不會那麼顛,感覺四平八穩、很有安心感
在騎過VSR之後我覺得它並沒有不好,甚至也值那些雜誌給的評價
但對於喜愛爬坡的我來說,空力車還是不對我的胃
我還是比較喜歡細細、娘娘的爬坡車,哈哈!
不知道版上有沒有也騎VSR的車友,可否分享一下你們的愛車
也說說看你們騎VSR的感受如何,也告訴大家為什麼最後選了VSR
讓大家一起參考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