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觀念
自人類有單車以來, 鋼管即是最普遍的車架材料, 這種情形到了1990年代初期, 鋁合金材料加工方式漸漸成熟後才得到改變, 因此, 同樣是老鋼管車架, 其價值卻有可能天差地別. 就如同每輛車都一樣有四個輪子, 但其價值卻有可能差至數倍甚或數十倍一樣. 20年前, 一台 $1K多的通勤買菜車, 和一台$70K-80K的高級意大利公路車(當時這個價錢已屬頂級), 都是所謂的'鋼管車'.
個人挑鋼管車的準則如下:
1. 品相
無庸置疑, 當然越新越好. 廢話不多說.
2. 品牌
一般意大利老品牌的行情最好, 保存價值最高, 這些品牌很多, 如最常見的Colnago, Cinelli, De Rosa, Pinarello, Bianchi, Casati, Eddy Merckx, MASI, GIOS, TOMASSINI等等, 這類車架當年(20-25年前)全新單品含前叉約NT$15K-$30k上下, 特徵是使用COLUMBUS的雙抽CrMo鋼管, 所以大部份的座桿管徑是27.2MM, 上級者lug很多有電鍍加工. (法系車為25.0mm)
日系工房產品亦有少數進到台灣來, 如三連勝(SANRENSHO), ZUNOW, MIYATA, NAGASAWA, 等等, 當年新品價值稍低於義製車, 但因在台數量不多, 如有品相良好者, 亦有收藏價值, 這類車架除少數採用COLUMBUS管材外, 大多採用日本'丹下鐵工所'(TANGE)產製的CrMo鋼管, 座桿管徑多為26.8mm.
國產品 - 當時國產車最高級者當屬捷安特與KHS的頂級公路車, 一般管材多採用日本TANGE的製品, 組件多為以SUNTOUR SUPERBE為主, 整車新品價位約在NT$40K-50K上下. 二級者(整車NT$20K上下)多採用SHIMANO或SUNTOUR二級組件(SHIMANO 600 / SUNTOUR CYCLONE 9000), 有時亦混搭DIA COMPE 高階的煞車和SUGINO的大盤, ARAYA輪圈. 一, 二級國產車多採日規, 所以座桿徑亦多為26.8mm. 等級再往下, 開始進入'學生車'階段 (NT$10K以下), 組件多為日製中低階產品(by SHIMANO, SUNTOUR, SR, DIA COMPE, SUGINO, SAN SHIN, UKAI, etc)與國產零件混搭, 這時偷輕已無太大意義, 因此使用的鋼管管璧會厚一些, 形於外的現象就是座管管徑會較小, 於是就會開始看見26.6mm, 26.4mm. 26.0mm等規格, 一直到最平常(也最平價)的25.4mm內徑座管.
綜合全文, 光看座桿管徑似乎就可以約略猜出一個鋼管車架的等級, 不過, 當然有規則就有例外, 大家拿來做個參考就好. ^^
PS. 現在的'運動用車'平均價格約比20年前高了2-3倍, 請各位不要拿老價錢和賣方殺價, 以免遭受不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