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本來是要早點寫出來和眾車友分享, 無奈電腦掛點, 加上諸事忙碌, 正好在Tom Dumoulin在環西班牙賽第9站, 拿下單站又搶回領先紅衫之時推出...

雖然常看比賽, 常上網看文章, 看新車新器材的照片, 但是真正能接觸的機會當然不多;口袋也不夠深, 不能像有些低調的車友, 沒事猛換猛買狂收藏, 所以大多就止於了解, 新資訊不要落後的階段;偶而有機會看看、摸摸, 過癮一下而已, 就還是繼續騎我的09年TCR Advanced 2, 以及後來購入爬大山專用的12年TCR Advanced SL2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偶然有個機會, 接觸到了2016年最新的TCR Advanced SL0頂級公路車, 不但和它得以相處好幾天, 甚至還騎著它參加武嶺盃, 還跑出自已很滿意的成績, 先在這裡謝謝捷安特公司, 而一切都要從再之前那一場六月底的「東進武嶺挑戰賽」說起…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緣起】

我和大部分的公路車友一樣, 騎車只是騎健康, 騎好帥而已, 實力普普而已, 雖然大大小小的比賽或挑戰行程大多參加過, 唯獨每年年底, 有訂下參賽高標準的「台灣KOM」東進武嶺, 因為自身實力太弱, 也就沒機會參賽;而在舍弟相招之下, 今年就決定來參加由Never Stop舉辦, 號稱「平民版台灣KOM」的「瑪吉斯太魯閣國際登山挑戰」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為了這場挑戰, 住在台北市的我, 先前幾乎每天以陽明山為終點, 包括仰德大道,平等里, 陽金公路在內, 從各個方向往上爬, 維持住爬坡的節奏, 只為了能在主辦單位規定的8小時內完成挑戰。接著前一天前往花蓮新城鄉和舍弟會合, 第二天一早開始「東進武嶺」的挑戰…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再請P.C.O.樂騎適的鄭大哥幫忙最後的檢查和調整。。。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前一天, 從台北市府轉運站搭首都客運到羅東轉搭台鐵區間車到新城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比賽前和舍弟合影...

依照自己的分段里程表, 在碧綠神木前, 一切都在掌控中, 就是最後可以在中午12時左右到大禹嶺, 最後時間再來全力拚最後10公里, 結果過了碧綠神木後, 通過好幾個隧道, 而在碧綠隧道之後, 應該是路線不熟悉, 加上過於自信, 就…出事了…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遠方的下坡彎道就是出事地點...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GG了...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真的要戴安全帽, 所以我的頭才沒有被撞了一個洞...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但是前輪鋼絲撞斷兩根, 輪幅偏擺, 不能騎了...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所以就殘念了...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新買不久的SIDI車鞋右腳外側裂了一條, 快扣也壞了, 還好有得救;但車褲就再見了, 現在只能當練習褲...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後來才發現, 連碳纖手把右側也磨掉一大塊...

最慘的是, 後來更看到, 上管的這一條裂痕, 而且是繞了整個上管一圈...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還好, 就是右側手臂和大腿的皮肉擦傷, 但也休息了一個多月...

養傷的同時, 車輛的損毀, 也請求捷安特公司能夠協助, 無奈碳纖車架裂痕太嚴重, 即使修補也不能保證安全, 看來就是沒救了, 而眼看著8月中旬的另一場「西進武嶺」, 總不能騎標準盤配11-25高板框去爬吧, 會死人的!無車可騎之際, 感謝捷安特願意先商借一台這台2016全新公路車試騎, 同時還可當成這一場「武嶺盃」的臨時戰駒…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8月5日, 也就是「武嶺盃」前10天, 終於從捷安特台北南京直營店拿到這一台「爬坡利器」….

先來欣賞它的諸元吧...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全車照...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因為是試乘車, 所以另有編號...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本的胖胖圓體字...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uci認證車架的標章...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Shimano Dura-Ace 9070 Di2電子變速和CS-9000之11-28飛輪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Shimano Dura-Ace 9000之52-36大盤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從五通延伸上來, 不再分粗細徑度的isp座管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這是捷安特自行研發的前傾型座墊...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碳纖把手...

而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捷安特自家研發, 官方表示重量為1,335克的這一對SLR0的碳纖輪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拆下前輪照個全輪照...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很低調的消光型標示;然後標一下框高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氣嘴處特別有一塊白色的標記...

來和先前的2012年 TCR Advanced SL2相比較一下: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全車照, 看起來比較寬扁的下管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其實我最受不了的是, 為何當時流行把LOGO字放在上下處, 而不是明顯的左右側...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全套的舊版SRAM Red 2X10速系統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50-34大盤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11-28飛輪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當時所設計, 粗細徑度不一的座管, 搭配很一般的Fizik Arione座墊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但它在後叉管交接處特別細, 我一度很擔心這個isp座管會不會被我坐斷...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搭配P-SLR1鋁邊輕量登山輪組, 仍有DT-Swiss代工標示, 官方重量為1,446克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但基於摔車後都沒練車, 所以先帶它去沿著淡水河和基隆河濱繞上一圈, 然後試爬了一趟中社, 說真的, 其實沒有用力騎, 以大盤36和飛輪28齒和偶而退一檔, 平均每分鐘約70轉的踏頻, 在分段計時的狀態下, 到達路底的時間為16分鐘多一點, 其實自己都嚇了一跳, 因為當時只是順順踩, 彎道時偶而站起來抽幾下維持速度, 覺得踩踏時真的出力很直接, 或許是心裡作用而已, 但接下來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再去試陽明山, 因為颱風來了…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颱風過後, 光是台北市區就滿目瘡痍, 更別說是台北鄰近的山區道路了, 加上後來連日大雨, 只好跑去「P.C.O.樂騎適」騎功率訓練, 直到比賽前三天的8/12, 才第一次經由仰德大道-菁山路-右轉101巷-上冷水坑, 接著再下滑陽金去小7吃個東西後再從陽金公路爬回小油坑, 順順爬也在80分鐘內搞定…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牽到樂騎適, 連佑佑老闆也很好奇它到底有多輕? 這是加了Ultegra輕量卡踏, 加兩個碳纖壺架和一些小零件的的總車重...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下雨天, 只能借場地測個FTP...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但總是要帶它出去外面走走, 於是趁著某天一大早好天氣, 上了陽明山...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8/13, 也就是比賽前兩天, 再進行一次1小時的室內功率訓練, 第二天就出發到埔里, 準備周六的「武嶺盃」…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8/15一早, 「武嶺盃」起點出發前...

或許是颱風過後帶來的雲雨帶仍在台灣上空, 尤其是中部山區首當其衝, 包括比賽前一晚和當天一早, 埔里天氣都不很理想, 出發前甚至有人接收到車隊補給車在翠峰的大雨回報, 但是比賽不會取消, 反正我志在完賽, 順便了解一下這台「爬坡利器」可以幫我多少??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52-36的大盤真的是非常適中, 至少在人止關之前, 掛著52還可以用平均77的每分鐘踏頻自在地爬, 不算費力, 等過了人止關後再過個下坡, 大盤換上36, 踏頻稍稍降到每分鐘平均65, 但後飛輪還可以掛在倒數第二到第三齒, 順順地爬…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這次我和車隊其他隊友一齊參賽, 由於車隊補給方面另有考量, 所以我請補給的隊友以其他參賽隊友為主, 因為他們都是高手, 時間至少在3小時半以內, 而我只求完賽;事實證明, 氣溫稍低, 翠峰之前偶而有雨的涼爽天氣, 兩瓶500c.c.的水和運動飲料就已足夠, 甚至經過兩個大會的補水站, 都可以有不用下車補水的氣力…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過了梅峰之後, 山上變得雲霧渺茫, 有時能見度只有數十公尺而已, 而間歇大雨, 讓原本就隨著高度降低的氣溫下降更多, 不過這也讓我能夠專心在眼前的爬坡, 不會因為看到更遠處的陡坡而先行軟腳;加上這次過鳶峰後很幸運, 即使遇到車輛交會, 卻仍然可以找到縫隙繼續加速騎, 不至於下馬牽車, 其實感覺車子的傳動效率直接, 可以把先前省下的氣力一次傳達出來也有關係。過了昆陽後的兩公里, 使盡最後的氣力, 對抗大風, 大雨, 低溫和陡坡, 最後到達終點, 很順利地在4小時45分之內完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過昆陽, 因為雲霧看不見上昆陽的坡到底有多陡, 所以感覺一下子就上來了...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終點武嶺的低溫加大風大雨...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背號6709就是鐵人三項版上有名的"肛鐵人", 是我國小同學, 他也在5小時內完賽, 只是下坡時出了些意外, 祝他早日康復...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回程時遇到馮俊凱, 人家2小時30分左右就騎完了, 果然是一哥啊~~~

感謝有補給的隊友前輩開車上山, 所以我不必得像有些車友還必須在低溫和大風大雨中, 在陡坡上下滑到特定地點才能上車, 甚至不少發生意外, 但我還是得下滑到往松雪樓方向的另一端的中段斜坡上, 還好距離只有大約300公尺左右,但或許是下滑時手指冷到不能自己, 感覺下滑時, 碳纖輪組的煞車制動力, 還是有稍稍遜於鋁邊框。

在主要使用於爬坡比賽的階段性試騎完成後, 因為接下來將準備10月的鐵人賽, 以平地為主, 加上8月16日剛好捷安特在台中市有一場試乘會, 所以就近就把車子歸還了, 因為或許應該要讓更多人體會它的厲害、它的好, 至於接下來爬坡車該怎麼張羅, 就再說吧…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至少, 我的12年TCR Adv. SL2, 是再見了...

總結這台2016的TCR Advanced SL0 isp的優缺點, 不專業的本人整理如下:

優點:
1, 重量更輕、但維持住剛性, 使得力道的傳達更直接, 踩踏效率更佳
2, 配合52-36的Shimano Dura-Ace大盤, 即使是瞬間的重踩, 或是長時間持續踩踏, 都不會感覺吃力
3, 如果說要把加分比例分配在各諸元上, SLR0的碳纖輪組可以拿到高比例的配分, 或許重量上還是輸給Shimano的C24和Mavic的R-sys SLR, 不過感覺它是可以完全表達傳輸力道直接的最後關鍵

缺點:
雖然官方文宣上表示, 這一個SLR0的碳纖輪組, 搭配了捷安特獨家的複合材質煞車塊, 「確保晴雨天擁有一致的煞車力道」, 不過「武嶺盃」當天完賽後, 往松雪樓的300公尺陡坡下滑測試, 在大雨當時, 煞車的制動性還是遜了些, 但也許是我一直是使用鋁邊框的緣故

另外, 就是這次搭配了捷安特自行研發的座墊, 在一直坐慣了FIZIK的Arioneio之下, 第一次坐上前傾型, 具有中央減壓溝槽設計的座墊, 屁屁和它只有幾次的相處, 難免有不適應之處, 或許有機會的話, 還需要長時間的「磨合」…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另外, 我先前自行加裝了捷安特的Ride Sense感應器, 但是在加裝迴轉數感應磁鐵時, 發現由於9000系列的腿組較粗, 無法像先前一樣直接安裝在左曲柄上, 後來我必須拆下磁鐵這樣安裝…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磁鐵後面黏個雙面膠泡綿, 再用束帶固定, 但束帶還是容易鬆脫..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然後捷安特告訴我, 其實搭配他們代理的stages功率腿組, 直接在錶上顯示功率和迴轉數, 不用安裝曲柄感應磁鐵, 一舉兩得…(但是口袋就空空了…)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但結論就是這台車真的好, 不光只是因為它的輕, 可以成為「爬坡利器」, 其實如果以這樣的配備, 包括52-36的大盤, 3公分高的碳纖小板輪, 在平地也是加速利器啊, 當然前提是, 必須要有好的腿力, 就更相得益彰了啊…

【遲來的分享文】偶然與捷安特2016新車的幾天相處, 也在武嶺盃領教它的強大性能
如果也能快快推出車隊版, 應該更是熱賣啊....

想要體驗這台「爬坡利器」的車友, 捷安特接下來還會在各地舉辦試乘會, 大家可以密切注意捷安特方面的訊息, 前往親自感受它的厲害和它的好…

(本文部分「武嶺盃」比賽照片, 係取自沿路許多辛苦的拍攝者, 也在此感謝他們不畏風雨低溫的拍攝和上傳分享, 就恕不一一唱名致謝...)

2015-08-31 17:38 發佈
好熱血的分享文呀!


jtlcheng wrote:
本來是要早點寫出來...(恕刪)
單車生活、義大利老車改造一起熱鬧中https://ibikeeric.blogspot.com/
ericsss0203 wrote:
好熱血的分享文呀!...(恕刪)


感謝屁大熱血分享!
人平安沒事就好!
2016 的 TCR 真的是一部好車,幾何改回2009年前的尺寸,沒那麼壓縮,比例.線條很漂亮,又輕又強的一部好車.
最超值的就是 adv sl2 綠黃色這台了.
武嶺盃當天本也要下滑到松雪樓與隊友會合
我是鋁框的Campy Zonda
當天氣候跟完賽後過度疲憊
我大概只下滑30-50公尺就放棄下滑決定用牽的
當下的狀況是煞車按住(沒有用力按到底,怕打滑),速度幾乎是失控的
不過坡度陡也是原因之一,不完全是因為氣候損失的煞車性能

我的夾器是sora系統或許也有關係....
(沒有詳細比較過其他高級的夾器,故只能用實際狀況分享囉...)

武嶺盃的下滑條件的確非常非常差,我想這部分可能對於雨天下滑的煞車測試,會需要更多客觀的測試或是更多人的分享才能趨於準確囉!
其實我還挺意外giant願意借那麼貴的車給人騎去比賽的…
我也好想借來騎騎武嶺
真巧,7號SL0我也騎過。第一次接觸電子變速還蠻有趣的,SL0唯一的缺點是剎車不像油壓碟煞那樣好拿捏力道。
那天下滑最大的問題是手指都已經凍僵了沒力氣按煞車吧
屁大的巴苦真雄厚,居然可以借到最頂級的電變車外騎....關係匪淺

G牌的試乘車最後都怎麼處理啊?哪裡有管道可供購買?

開版 我想請問一下

你東進時 在那個彎發生的情況是指

速度快 沒彎過去 撞上護欄嗎?

因為我8/15去騎西進

到小瑞士要滑下來

也在其中一個彎之前速度放太快

差點gg

那時後輪煞車下去,整台車後輪打滑飄移

不過運氣很好

有拉到龍頭 基乎快吃到中線的情況 硬是咬了過去@@
jtlcheng wrote:
本來是要早點寫出來...(恕刪)


屁大熱血分享文,優質佳作!!

G牌居然可以借到這麼好的車,感覺騎過這台車後八成要花大錢買新車了!!

上次有試騎有電變的車,感覺很精準又快速,也有被毒到= =

話說cannondale新出的2016車系,都是52/36大盤搭配11-32飛輪.

弄得我超想換大盤,剛騎公路車快滿一年不敢換標準盤Orz

還是先等著賞車吧->CAAD12應該就快要有實車可以看了



+5分送上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