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換了M白的COSMIC SLE,平路騎起來快好多。
遇上丘陵地,也可以利用前一個下坡帶速來衝上坡,
整個路上就是一直在享受這種衝刺感....
不過網路上翻了好多文章,
一說是輪組夠重,帶出慣性,所以速度HOLD住,
一說是板輪的空氣力學的幫助。
照這種說法,爬山輪也有很重的阿,而且也有空氣力學設計。
而且有些板輪重量也比一級爬坡倫更輕,但也不是定位於爬坡輪。
想知道有沒有車友是物理高手,解釋一下,板輪為何平路會著麼占優勢?
謝謝
怨念聚合體 wrote:
慣性輪說法是以前無知的車友所散布的錯誤知識
較重的輪組驅動後因為慣性大所以可以滑行更長距離,是沒錯阿
但你為了驅動他,以及持續運轉他,所用的功也要更大
也就是越重的輪組,將越難驅動、越難維持速度、越難減速
紅字又錯囉

難維持速度怎麼又會難減速,難驅動呢?前後矛盾自打嘴巴.
維持速度對抗的是阻力,速度不變沒有改變慣性,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物理!
其實慣性高的輪組,
對平路的騎乘還是有幫助的!
先撇除風阻,內阻等等的差異只論慣性,
每次的速度波動:停止輸出(非剎車)>再輸出的過程.
慣性差的輪組降低的速度會較多,因此行駛距離會較短些!
假設時速30下腳停止輸出5秒後再加速至時速30,
慣性差的輪組可能時速降到了25,
慣性好的輪組時速只降到26,
此時再加速回30公里,
輸出功率一樣,
但慣性高的硬是多跑一點點距離!
另外速度更穩定或許對於騎乘的節奏維持有利!
但也要考量到,剎車後降到相同速度後再加速,
慣性好的輪組需要更多的輸出,
到底慣性對平路騎乘是好是壞很難說!
跟理盲講理~黑人問號!?
gungunM wrote:
紅字又錯囉
難維持速度怎麼又會難減速,難驅動呢?前後矛盾自打嘴巴.
維持速度對抗的是阻力,速度不變沒有改變慣性,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物理!
其實慣性高的輪組,
對平路的騎乘還是有幫助的!
先撇除風阻,內阻等等的差異只論慣性,
每次的速度波動:停止輸出(非剎車)>再輸出的過程.
慣性差的輪組降低的速度會較多,因此行駛距離會較短些!
假設時速30下腳停止輸出5秒後再加速至時速30,
慣性差的輪組可能時速降到了25,
慣性好的輪組時速只降到26,
此時再加速回30公里,
輸出功率一樣,
但慣性高的硬是多跑一點點距離!
另外速度更穩定或許對於騎乘的節奏維持有利!
但也要考量到,剎車後降到相同速度後再加速,
慣性好的輪組需要更多的輸出,
到底慣性對平路騎乘是好是壞很難說!
大哥我也被你弄得很亂...
前面說有幫助、結論卻是好壞很難說,到底?
還是要看你輪組的設計
轉動慣量在轉動動力學中的角色相當於線性動力學中的質量,描述角動量、角速度、力矩和角加速度等數個量之間的關係(引用之維基百科)
質量就是變數之一
在直線運動,F=ma。在旋轉運動,則有{\tau} = I{\alpha},其中{\tau}是力矩,{\alpha}是角加速度。
動能[編輯]
一般物件的動能是K=\frac{1}{2} mv^2。將速度v和質量m,用轉動力學的定義取代:
v = \omega r ,m = \frac{I}{r^2}
得出
K = \frac{1}{2} \left(\frac{I}{r^2}\right)(\omega r)^2,
簡化得
K = \frac{1}{2} I \omega^2。
如果一個人坐在一張可轉動的椅子,雙手拿重物,張開雙手,轉動椅子,然後突然將手縮到胸前,轉動的速度將突然增加,因為轉動慣量減少了同樣引用至維基百科)
嗯...公式變亂碼了~沒差大家看最後一句中文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