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CARRERA SL的簡單資料:

*一體成型60T HS碳纖維前叉, 330克
*1-1/8” – 1,4”頭碗規格,
* T 800 HM-HS 60T SHM XN60 特製奈米碳纖維車架
*先進單體式壓縮車架設計
*大盤中軸規格:Press fit. 86,5x41
*M 尺寸車架約730克(僅供參考)
*相容電子變速系統
*隱藏線組設計
剛拿到這台試乘車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好輕! 由於是試乘車,所以卡踏和輪組就用小弟自己的ultegra碳纖卡踏和雷諾板輪來測試。

整支車架主要是消光黑碳纖原色塗裝,搭配紅色線條點綴,低調但不失攻擊氣息。

老鷹logo錐型頭管

RED的夾器看起來相當簡潔,使用起來力道相當不錯

由於好久沒接觸SRAM的變速系統,有點陌生,不過RED的變速手感真是不賴

沒有拍的很清楚,這支前叉真是整個消光,只有淺淺的CARRERA字體。這支前叉的角度設計,也是屬於攻擊型的。

上面標示頭管的尺寸,大理石紋的原色好不好看,見人見智,我個人是比較喜歡3K紋路。

上管和下管都是方形管,由於CARRERA SL是壓縮設計,上管更顯扁平,搭配紅色線條,相當具有動感,下管可見隱藏式線組口

上管另一隱藏線組口

立管上方標示使用奈米碳纖維材料

採用環抱式前變固定設計,個人覺得也許是因為壓縮設計,還有這個固定環真的比較大,會影響到水壺架的裝設空間

粗壯的BB86 Press fit五通中軸設計

與車架的其他管徑相比,下管真的很粗壯


相較於近期CARRERA採用的兩面不同塗裝設計,SL的風格相對低調

像鉛筆一樣的細長型後上叉,從後面才發現,其實是扁平狀的

簡潔的後下叉設計,和CARRERA其他車款類似,配色真是紅水黑大扮啊!(請用台語)

後下叉的空間相當足夠,可以容納最近很流行的胖胖框

從側面來一張,壓縮設計更是明顯


這次搭配車店借測的座墊-ASTVTE
-----------------------------------------------------
小弟目前的座騎之一是CARRERA VELENO,再加上曾經短暫試騎過另一車款ERAKLE,所以試乘心得會將這三款做一下比較。此外,由於小弟7月重感冒,支氣管發炎,所以試乘路線就無法拉長,也無法爬大山,以市區可以到達的路線為主。

----------試乘路線一:台中特三號道路+都會公園、松鼠坡-----
台灣的路面,是眾所皆知的「棒」,所以在台灣騎車,可以充份享受off road的樂趣。SL在顛簸路面上,舒適感真的不錯,相較於VELENO的直接,拜前叉和後上叉的設計,SL的吸震能力不錯,有助於長途騎乘。在踩踏上,SL較類似VELENO的調性,踩踏起來相當輕快,很適合高迴轉型的車友。可能是因為車架重量相當輕,在特三號道路和都會公園,這種坡度不徒但較長的環境中,只要稍提高一下迴轉速,爬坡速度就可以很立即提升,踩踏力量很直接反應在速度上。在騎乘松鼠坡過程中,路線不長,但有一段坡度拔升較大,在起身抽車時,由於車架車量輕,抬腳速度比起VELENO可以再快一些,而前三角壓縮設計讓爬坡的反應可以更直接。
----------試乘路線二:望高寮+東外環+139縣道-------------
相較於前一天的路線,望高寮和東外環有幾處坡度較陡的爬坡處,本來之前都需要抽車的地方,這次多數可以坐著就爬上去了,SL確實相當適合爬坡。另外,我對RED明快的變速手感相當欣賞,在139線起起伏伏的路線上,俐落的變速,讓迴轉速可以更容易保持。回程特意走148縣道下坡路段,這台車的整體重量較輕,急下坡時可以微微感受到車身稍有飄移的感覺,但有賴頭管和前叉的設計,過彎時還蠻穩定的。而ERAKLE在這方面就顯得比較沉穩,尤其是大角度過彎的穩定性上。
附註:就在第一次騎完東外環的隔天,小弟特地在東外環上降低迴轉速,仍然以坐姿騎乘,SL的反應比起使用高迴轉速慢了一些,也就是有了「重拖」的感覺。而當我以相同的齒比,改採抽車後,從前三角傳來的前進力量,會讓人有抽車變省力的感覺,另外,當速度拉昇到一定速度(試乘車沒裝錶,我猜至少要12以上),會感覺到從後方隱隱約約傳來「甩鞭」感。
個人建議,以這支車架爬坡,可以使用2種方式:(1) 用輕齒比,用高迴轉速方式採坐姿騎乘,只要配速得當,這台車在爬坡上相當省力。 (2) 喜歡用重齒比的朋友,以抽車方式採立姿騎乘,將速度提昇後,會有很明顯的行進動力呈現。
---------試乘路線三:大坑 心之芳庭+環中東路-------------

在連續試騎三天後,小弟的體力消耗許多,所以改騎假日休閒路線。從進入心之芳庭的路口到目的地,大致是平緩的爬坡,只有幾處轉彎坡度較大,再加上我實在不想消耗太多體力(因為8點鐘就35度,好熱啊!),以輕齒比慢慢龜上去,因為今天的重點在平路的衝刺測試。吃完芋圓,補充彈藥後,接上環中東路,就開始今天的「暴力」測試。由於環中東路是以紅綠燈區隔的市區路段,所以我幾乎一路握下把衝刺,盡量閃過紅綠燈(沒有闖紅燈哦)。
SL在平路加速的反應很快,尤其從停等紅燈後加速,很快就可以拉高速度,特別是握下把抽車加速時,反應相當靈敏;但是我也發現,SL由於車架較輕(抑或是幾何設定的關係),在速度的維持上比較不容易,相較於ERAKLE而言,比較需要常加速踩踏。此外,由於是握下把抽車加速,可以稍感覺到車架的「彈性」,相較ERAKLE的硬朗與VELENO的中性表現,喜歡在平路踩重齒比加速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支車架比較軟一點。不過,我覺得這支車架的特長在於爬坡與丘陵地形,並不屬於平路衝剌的硬派風格。從這個角度出發,也許就可以理解這支車架呈現出的調性。
個人不負責任心得:
(1) 這支車架的設計,基本上較偏爬坡與丘陵地形,輕量化的車架加上反應靈敏的表現,在長距離爬坡上相當有助益。
(2) 奈米碳纖材料與前、後叉的設計,讓這支車架在市區道路上騎乘起來,舒適性相當好。
(3) 對比ERAKLE的硬派風格,SL更適合採高迴轉的騎乘方式。
(4) 加速直接與踩踏輕快的調性,對於常騎陡坡的朋友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原廠的建議:
(1) 前變的環抱式固定環,建議可以將體積縮小,保留適當的水壺架空間。
(2) SL從推出以來都是採標準座管的方式,若能也推出ISP的款式,相信會帶來一些不同的騎乘感受。
ASTVTE座墊加料測試:
(1) 坐上這個座墊的第一個感受,就是甜蜜點很好抓,相對於fizik或san marco的某些款式,它不太挑騎乘者的小屁屁。
(2) 舒適性很棒,這應該跟座墊殼和座弓的設計有關,這款坐墊剛坐起來雖然較軟,但是該給的支撐性絕不馬虎。
(3) 小弟試用的是中間開洞的版本,一開始不太習慣,不過舒適性沒話說,它也有沒開洞的款式可以選擇。另外,這個坐墊的配色大膽,很適合拿來搭配搶眼色調的車架。
Carrera SL 2014新塗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