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Mobile01 分享開箱文今天開箱的是2015 Specialized Tarmac Carbon/White因為還要等店家有空檔並且把要的零件都找齊後才會開始動工 所以今天只是先半開箱等組裝完成後再來分享全開箱
andy0224 wrote:所以handmade...(恕刪) 早期車架是南部某碳纖廠 MIT 的產品, 但近期就不知道轉去對岸哪了 ?整車還是 MERIDA 代工, MIT 還是無庸置疑.不過, 品質有管控好一切就 OK 了!James Webb wrote:第一次來Mobile...(恕刪)
Steven Beal wrote:早期車架是南部某碳纖...(恕刪) http://www.cpsc.gov/en/recalls/2011/specialized-bicycle-components-recalls-bicycles-due-to-fall-hazard/這是那家南部碳纖廠的最後一張SBC訂單
andy0224 wrote:閃電牌是誰代工還真是個謎...(恕刪) 這沒有什麼好迷惑的,首先要弄清楚"單車"的製作流程,以及你對代工的定義為何?碳纖維單車的生產流程為原料(碳砂+樹脂+鋁合金零件+...) => (車架廠)車架毛胚 => (烤漆廠)塗裝 => (組車廠)組成車在早期(其實也沒多早,不過就幾年前而已),二岸分工的模式是大陸負責生產毛胚車架(就是各位常看到的烏漆麻黑或是只有上金油的工廠流出品)而台灣組車廠(組車廠都有自己的烤漆生產線)負責精緻表面塗裝,以及組成車再出口這幾年下來,大陸的車架廠都早已設了自己的烤漆線了,而在cost down的壓力下,烤漆的工作當然就由大陸方面一肩挑起。所以台灣就只保留組車的工作。而各位常看到車上有標示Made in Taiwan的標示,說真的...不用太在意,那只是在台外勞貼的一張貼紙罷了,代表這部車的主要價值是在台灣產生的以上就是這個行業的現實概況---------------------------------------------以下,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補充1.碳纖車架廠(生產車架毛胚),在台灣我只知道巨瀚有持續生產,明安還有持續量產嘛?(有誰知道請告知一下,或者知道其他家還有在生產毛胚車架的)2.雞排的碳纖車,車架毛胚不一定都是自己做/MIT,甚至烤漆都不是自己烤。你騎的高級台灣驕傲雞排車,可能跟義大利美學狗媽一樣,出自同一工人之手(我知道這機率真的很低,但是那個工人要是從一廠調到二廠去的話,這就很有可能發生了)3.有很多小品牌打著跟 XXX 及 YYY 還有 ZZZ 等國際知名品牌同一代工廠的,各位消費者也不用一股腦的跟著栽進去吹捧。在美國法院的出庭宣誓是說 The Truth – The whole truth – Nothing but the truth對應的翻譯就是The Truth – 我(的品牌)是跟 XXX 及 YYY 還有 ZZZ 等國際知名品牌同一代工廠The whole truth – 這家代工廠3年前幫 XXX 代工,目前有做 YYY 的低階入門車,與 ZZZ 還有一些claim未解決。4.Made in China沒什麼不好。ENVE的工廠巡禮,不就可以看到一堆MIC的箱子嘛!Cervelo也說他家的RCA配的前叉是MIC啊5.以前有看過網友發言說 XX 車款,以前是MIT但新年度是貼MIC,這完全大誤阿!唯一的可能就是你看到的舊款是成車MIT台灣組裝,而新款你是看到車架組MIC大陸生產的車架6.一個品牌商,有可能會把不同車款的毛胚車架下單給不同代工廠生產。先寫到這裡,要午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