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正在考慮買公路車
原已鎖定 2015 TCR Advanced 2 (49,800新台幣)
舊文
在融資過程中,又了解到Giant另一個系列:Defy
網上另一文章"淺談公路車 - 爬坡型車架幾何"中提及立管的角度跟乘騎類型有關
進入Giant外國網站,找到相關車架的數據
TCR ADV
Defy ADV
兩個系列由 XS 至 XL,立管角度都只有 0.5度 的分別
這不是跟淺談公路車一文中有相違背嗎?
由於我買公路車
今天可能長途平路
明天可能不停上波
這個理論令我很迷惘呢
敢問大家有何看法!?
也不覺得有啥不好的地方,加速沒TCR好是真的,但換個輪子就解決了,加速這件事情,輪子
的影響不亞於車架,我騎這台車的感覺就是跟Luke Chen一樣,對於長途的爬坡行程,這台車
就是用一種穩定的節奏迴轉速層層疊加上去,說爬坡衝刺,說實在的,騎車這麼久,有本事爬坡
是用衝刺在爬的高手看到的實在是少之又少,衝你又能衝多久? 這台車帶給我的就是穩定,不管爬
坡還是平路,都可以用不錯的速度跟節奏前進,爬坡還是看人造化,騎TCR系列爬的歪七扭八沒迴
轉速的路上也是一堆。
車架能帶給你的幫助就那一瞬間,自行車是耐力運動,甚麼腳力就用甚麼齒比對應到相對
應的迴轉速,這台車帶給我的就是上助航站迴轉速也能70,我平常爬坡迴轉速就是抓70~80,是種
輕鬆愉快的節奏,遇到陡坡除了短坡抽車以外,我還多了一個第三盤用迴轉速騎的選擇,至少冷水
坑助航站我可以不用抽車就上去,長坡陡坡我可以一直控制迴轉速一直保留體力到最後,下坡跟平
路高速穩定。
捷安特的文案真的寫得很爛,爬坡高度差 <=300m 總爬升里程 <=30KM 這也太汙辱這台車了。
把它寫得跟越野車一樣的功能,實在是...
有興趣可以去查bike of the year 2013,裡面的評語:
"It’s just so versatile – comfortable enough to spend all day on it; light enough help you fly up hills but as satisfying a bike to fling around corners as you’ll find"
我自己的評價也是差不多,Defy ADV是一台很均衡的車,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全能的第二名。
如果要騎五十公里內全程衝刺,我絕對會說選TCR沒錯,但抓一百公里左右爬升一千~兩千好了,
可以全程衝刺的又有幾位咧? 更不用說假日車手了,假日車手平常沒在踩練習台或是自我訓練的,
騎TCR真的會比較好爬坡? 我體脂肪16% 體重67的肌肉男友人,TCR自行車新手馬拉松老手,說的
是我買錯車了,公路車不是要跑平路嗎? 你怎麼一直帶我來爬坡咧... 他老兄當初選車因為TCR試
騎一下子就噴出去了,讓他毫不考慮的買這台車,到了上坡,他能噴的距離大概不到兩公里吧,換
句話說,最後還是要用有氧區間決勝負,除非你是負責最後衝刺的主將,不然更舒適的幾何更輕的
齒比實在是很適合大部分的人。 這台車帶給我甚麼,我從91kg開始騎,一開始沒有三盤我還真的
哪裡都到不了,小折跟登山車的輕齒比讓我忘記我的體重在爬山上面的不利,到現在瘦到7字頭了
,大部分的坡我都用39t在爬(北宜這種緩坡),但是遇到陡坡(助航站 冷水坑較陡坡段) 我可以
選擇用39抽上去或是保留體力30t保守騎法,自己試過,抽車不會比帶迴轉快多少,但是累很多。
老話一句,爬坡還是看個人造化,實力夠的騎甚麼車都上得去,實力不夠的自己就要衡量自身能
力,選擇最適合的齒比跟車種。說明白一點,如果你是肉腳或沒有要認真練車,單車對你就是一個
假日的休閒,你只想要用你有的體力騎更快更遠,那DEFY ADV真的是不錯的選擇,有要認真練的
人呢? 我現在一到五都在運動,貓空17min,熊空49min,風櫃嘴29min,但我可以跟你說,這台
車子跟輪子的極限我還遠遠達不到,車比人強太多了,買車就要買競賽車種,我只能說想太多了。
Luke Chen wrote:
寫這文案的應該去切腹...(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