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有些車友問我,好的open碳框需要經過什麼測試?
說實在話,碳框在EN及DIN的測試標準都還是太簡略
畢竟碳框不是鋁框,鋁框在安全性上有先天的優勢(當然在重量上就比較難與好的碳框做比較了,所謂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通常貿易商或品牌商不太相信EN及DIN的測試報告,客戶們通常會請選手來親自測試
另外,重平衡測試也很重要,這部分消費者就可以自己測試看看(拿來用力轉轉看,看會不會上下一直晃動,如果晃動很大,當然就不好,小小晃動基本上不影響騎乘)
再回頭來談談剛剛的測試部分
我們會考慮到消費者平時在騎乘時哪些時候比較容易出現問題
舉例來說,從助航站沿路下到二子坪約是兩公里的長下坡,坡度又陡,一般的使用者通常是含著剎車不放, 讓速度維持在10~15左右慢慢下來
時間大約是10分鐘
由於坡度夠陡,所以含住剎車的力道也不會太小,這樣連續十分鐘的下坡,剎車面溫度通常可以到達160~170度的高溫
如同上一篇提到,open框最怕長時間的高溫(短暫的高溫只要輪圈tg點足夠都不會出事)
又如同從風櫃嘴下到楓林橋,六公里的距離,但坡度比較緩一些,中間還有一些平路
這段路就比較沒太多問題,但在下坡時溫度還是有機會上到150左右,這時如果消費者使用一般tg點的輪組,那.....出問題比例也不小喔!有可能燒框更有可能爆框
所以上一篇提過,碳框部分除了tg點(temperature of classes)外,疊層的結構好不好也是關鍵
所以如果要相對真實的測試,測試條件就不能單單只測試EN或DIN的條件
上週我們針對這樣的環境下,設定了一個測試條件
50mm框高open框重472.6克(粗胚,尚未噴漆)
胎壓打120psi(因為消費者通常公路車open框打胎壓是120psi)
負重70公斤(一般消費者體重)
時速20km/h(模擬下坡平均時速)(EN要求是12.5km/h)
剎車握把力道40紐頓
連續剎車60秒後放掉10秒鐘,這樣連續做十次(一般的測試都是剎車3~5秒鐘放3~5秒鐘)
這樣的模擬會相對真實(畢竟長下坡時,不太可能剎車5秒然後放5秒鐘,尤其助航站下來那個大陡坡)
經過十輪的測試下來,測試過關,溫度約在155~170度中間,過關
可能有些消費者覺得這樣的條件有什麼了不起
但大家試想,這樣的測試下如同大家開車時把手剎車拉一半,然後繼續加油門,大家可以試看看會有什麼後果
或者是大家可以試看看從武嶺開車下來,由於坡度陡,必須長時間踩剎車,久了之後,就可以聞到剎車的燒焦味
開車時我們通常只有在停等紅綠燈時才會剎車,但自行車由於大家喜歡挑戰爬坡,爬了坡又得下坡,所以對於輪組的好壞就很重要了
好的輪組搭配好的剎車習慣,可以讓你的輪組長命百歲
但好的輪組搭配不好的剎車習慣,想不壞也難(如同剛剛說的汽車狀況,再好的車,手剎車拉起一半一直開,不會壞嗎?)
這也是我希望傳達的概念
好的輪組不好找,並不是品牌大就真的好,因為現在真的很多品牌是“貼牌”的
當然有品牌做後盾加上好的售後服務可以讓消費者無後顧之憂
而不是消費者花了幾萬元買了夢寐以求的碳框板輪後變成可憐的孤兒
騎車是開心的事,不要因為不了解而選錯東西變成傷心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