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碳纖維板輪open框知識分享

今天寫這一篇,主要是有感而發,市場上對於碳纖維板輪有特殊的情節,消費者很喜歡,但是當大家花大錢去買一組貴森森的全碳纖維板輪時卻又對這產品一知半解
試想,大家對於電腦的使用很了解,知道怎麼選購一台好的電腦,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電腦讓自己的電腦可以使用久一點
但消費者買了一組比電腦還貴的碳纖維輪組時,卻不懂得如何挑一個好的產品,不知道一個好的板輪應該注意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好好善待一個板輪,讓板輪的生命可以久一點

先說一下我好了,我自己經營一家碳纖維輪圈的工廠,所以算是製造商
接觸了碳纖維輪圈的製造,才發現,裡面的學問真是大(這些都是燒了一堆錢,流了一堆汗,可說是血淚換來的經驗)
但客戶及車店對這產品的認知卻都來自于道聽途說或者所謂的“老師傅”經驗的分享而已
很少很少人把這產品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來看待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全碳纖維open框
為什麼只針對全碳open框來說呢?
因為一般消費者並不是選手,而且管胎價格實在太高,一般消費者並不願意花那麼多錢在購買管胎上
所以市場上還是以open框為主
消費者喜歡全碳纖維輪輪組,但卻發現,為何市面上全碳纖open框少之又少
原因很簡單,因為過去幾年,貿易商品牌商甚至車店都賠了一屁股
燒框啊!爆框啊!搞的這些廠商對於全碳open框敬而遠之
至於工廠端,大多數又是“老師傅”的技術傳承下來,很多觀念或技術並不是很“現代化”或者說是“科學化”
所以常常會看到很重很重的open框,但如果全碳的open框做的跟鋁框一樣重,那消費者不如選擇鋁框就好了,何必還花大錢買一個很重的碳纖維板輪呢?
雖說這一兩年大家的技術有跟上來一些,所以市面上開始有一些狀況還不錯的全碳open框
但經過我們不斷的實驗發現,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百分之百不燒框不爆框的open框
怎麼說呢?
現在市面上很多品牌號稱在剎車邊上塗上XX原料,可以有效降溫,因為有效降溫,就可以避免燒框爆框的問題產生
但用基本的常識想一下就知道,剎車邊上的塗料能讓你磨多久?鐵杵都可以磨成繡花針了,這薄薄一層塗料你能煞幾次?
但我在騎車時遇到很多車友卻都把重心放在這薄薄一層塗料上,說有這個就沒問題了
我想這也是品牌商或車店告訴消費者的吧!消費者也就買單了
但消費者卻不知道,這只是廠商對於沒把基本問題解決前的唬爛之計而已

open框的好壞還是在於廠商是用多高tg的原料來做,用什麼樣的成型條件來做,因為就算廠商用很高的tg原料來生產,沒有正確的成型條件時,還是沒有辦法讓輪圈有足夠的抗熱力
據了解,很多工廠為了要用“有效提升產能”,把成型所需要的基本時間縮短了,這樣真的容易出問題,但身為付錢的消費者或者貿易商來說,卻一直被蒙在鼓裡
另外就是open框的結構排疊,如果結構不夠好,胎壓打上去就容易產生大量變形

全碳open框有四種破壞力在破壞(相信大家一看就懂,但我在網路上爬過那麼多文,卻沒看過人有完整整理過)

第一是胎壓:一般車店會跟消費者說公路車胎壓打120psi,管胎因為胎跟框之間只是黏上去,所以不會有左右上下的壓力來破壞框體,但open胎天生就需要接受內外胎的擠壓破壞,結構不好,很容易就出問題了

第二是騎乘者的體重:一個70公斤體重的人騎跟一個100公斤體重的人騎,對於框體的破壞力絕對不一樣,舉例來說,大家胎壓都打120psi,100公斤的人騎上去,胎壓絕對比70公斤的人騎上去又變得更大,所以框體又再一次被破壞

第三是溫度:當騎乘者在陡坡高速急煞下,剎車邊的溫度很容易就拉到150攝氏度甚至更高,假設原本成型後的耐溫度很低,就容易燒框,據了解,大陸生產的框體很多使用低tg原料來生產,這時就非常容易燒框,就算剎車邊有一些特殊塗料來降溫,但如前面所說的,塗料總會被磨掉,那之後呢?

第四是長時間的高溫:碳纖維的東西很怕長時間高溫,假設原本製作時的結構排疊就不是很強的框體(排疊方式不對,空氣水氣製作時殘留),通常在長下坡時會先爆框,而不是先燒框,為何?因為在長時間高溫下,框體的樹脂容易產生變化,內部空氣水氣也會因為高溫而膨脹,這些狀況下就容易讓框體結構更脆弱,而且在高溫時,胎壓又會因為熱脹冷縮因素而變得胎壓更大,對於框體的破壞力就更嚴重了

以上是我歸納出來open全碳框的四種破壞力
相信這是大家在網路上或是車店不會說的事情,有時候也不是車店不願意跟消費者說,而是車店也不懂

做了這行後才發現,原來很多人是矇著眼睛在買產品,但一組全碳纖維的輪組再便宜也要兩三萬元,若是外國品牌甚至要價十萬以上,大家花那麼多錢購買,卻是被矇著眼睛來下手,不是很冤嗎?

最後還想說一點,就是世界上沒有不燒不爆的碳纖open框,因為就算tg點在200度以上,就真的不會燒嗎?很多時候是框體沒問題,而是騎乘者剎車習慣的問題
台灣的消費者得天獨厚,因為很多工廠都在台灣,保固方便, 所以消費者拿到產品後,就想儘辦法把他操壞
用力煞,踩著也繼續煞,或者下武嶺給他連續十公里一直煞,世界上有那麼好的東西嗎?就算鋁框也被你操壞了
大家知道電腦過熱時要趕緊關機讓電腦休息一下,但為何對待自己花幾萬元買的全碳板輪卻是那麼不珍惜呢?

我相信碳纖維板輪會是大多數車友夢寐以求的一個配備,這邊分享一個選購的小要訣,如果大家去車店選購時,店家無法告訴你這碳纖維板輪有什麼特性優點時(或者說他口口聲聲告訴你不會燒框不會爆框,但卻無法告訴你為何如此時),各位真的就要三思一下,因為連自己都說不出一個道理來,那這個保證是什麼呢?難道拍胸脯說不會燒框不會爆框你就相信了嗎?各位....一組可都是好幾萬元的喔!買台兩萬的電腦都要問個很仔細了,為何一組幾萬元的輪組不問清楚呢?

同樣的,如果是品牌商或貿易商在選擇工廠時,如果工廠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你們真的敢讓你的品牌掛在這產品上面嗎?出事情怎麼辦呢?

好啦!當然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就多多指教,討論討論,畢竟有好的產品才能讓消費者更放心
2014-06-30 14:25 發佈
寫得很好呀,全carbon的open框說實在我體重不到60KG也都不敢試,比用管胎的carbon輪爆的機會高太多了
日後真要買open框的carbon輪也只會考慮剎車邊是鋁或陶瓷的
前幾個月某天去某國產車架廠的旗艦店時,裡面的人跟我說要避免燒框的話就用管胎,carbon輪真的不適合用open胎
好文,不過想問一下,上述的問題為什麼只會出現在open胎,但是管胎卻不會出現呢?

皇天不負苦心人 wrote:
今天寫這一篇,主要是...(恕刪)


難得的專業知識分享文

好文推推!
但是我的46C,已經操了10000公里了。杉林溪滑下來,大三元,下雨天照騎…,也沒什麼問題。但我有點剎啦!

皇天不負苦心人 wrote:
今天寫這一篇,主要是...(恕刪)
因為管胎框體與管胎只是靠黏貼上去,所以管胎就算胎壓打再大,也不會對框體有壓迫的作用
open胎因為把內胎裝裡面,打了胎壓後會有左右的力量往外推,以及往下的力量向下擠,對於結構的要求特別高
至於大家覺得為何open框容易燒框,管胎框卻不容易呢?
並不是管胎框不容易燒框,因為燒不燒框跟本身使用材料及成型條件有關
只是大家常把爆框跟燒框連結在一起,以為open框變形爆框就是燒框
事實上,很多時候只是爆框,還沒到燒框
但open框因為高溫時就算還沒燒框,只要當初設計結構不良,就容易因為長時間高溫而導致開框
消費者或店家常把這兩個混在一起,就認為open框容易燒框

市面上確實有結構不錯的open框,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要讓消費者多了解一些,不要不小心踩到地雷
另外也希望市面上多多有好產品出來,而非有一些騙人的東西出來,這樣市場才會比較健康
不要誤會,我沒有說全碳open框不能用,而只是提醒要購買前應該需要知道什麼東西
因為我接觸過很多客戶,發現很多客戶對於碳纖維知識真的很少,如果這樣,怎能確保他們提供的東西是好的呢?
很多時候還是得從消費者本身教育起,讓消費者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是好的,這樣才可以督促廠商將好的東西提供到市場上
另外,還是再補充一下,良好的剎車習慣很重要,我相信您的剎車習慣應該很棒,才能讓自己花那麼多錢買來的輪組長命百歲

silver mondeo wrote:
但是我的46C,已經...(恕刪)

皇天不負苦心人 wrote:
不要誤會,我沒有說全...(恕刪)

皇天不負苦心人 wrote:
,良好的剎車習慣很重要,我相信您的剎車習慣應該很棒,才能讓自己花那麼多錢買來的輪組長命百歲



要有很好的觀念,

我剛爆了後框


因為下坡煞車太久,騎3年了還好




到底下陡坡是要用點煞還是快到再煞 ,因為瞬間的重煞車不是更容易讓溫度瞬間上升 ,單點瞬間受熱好還是均勻受熱好 ,有時真搞不清楚 。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