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事件在這就不討論
以前買東西時 不管是3C產品或著是腳踏車 冠上MIT的名號後 就是品質的保証
消費者也買的心安
但現在發生了一堆食安事件後 發現 黑心食品比之對岸來說 也不惶多讓
在你們的心裡 MIT還是那麼的有品質保証 還是只淪為車商轟抬價格謀取超暴利的代名詞?
以後挑車 還會對MIT有所堅持 而又或著是相信代工廠的品質 不管是台灣 或者是 對岸的?
企業最主要的就是獲利. 在成本跟售價之間的距離給拉開,從中獲取利潤..
我的客戶也不是叫我去害人(因為本身從事3c機構件),我會希望我的客戶多一兩樣製程,讓產品能夠更美觀更耐用,而客戶要的....就是低單價,比較不負責任的ID甚至說出:你以為這個產品要讓消費者用多久???!!!
在這裡先說明:並不是去合理化"偷材料"或是"黑心" 這種害人的勾當.
其實,有時候 成本/製程/售價/利潤 ....會是一種惡性循環..
舉個例子.. 很多聰明的消費者買一些低價的禮品,其品質通常不太優,看了一下產地..MIC或是其他第3世界國家. 但是消費者後來又抱怨這個品質差..
請問:是我們出不起,還是廠商給不出?
坦白說,有時我在買東西的時候(產業涵蓋內),會概抓一下這個產品的成本,如果發現低出成本很多的...基本上都有問題.我會跳過不買. 又或者是買一個來TRY ,然後把他給拆了研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