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不專業心得,供休閒騎士組參考。
話說今年初改騎公路車,買的是2013 Defy C3(原廠配備無改),想說Giant電子型錄上介紹Defy碳纖車架比較吸震,可以適應古典公路賽的路況,應該很適合台灣的路況。騎一陣子後,身體也適應了公路車騎姿,唯一不習慣的是下坡滑行高速過馬路上的減速條(外雙溪至善路),兜兜兜兜,雖然手放的很鬆,仍然震的很不爽。一直想換寬一點的輪胎減震。
昨日終於將原廠23C外胎拆掉,改換Michelin Pro2 Race Service Course 25C外胎(內胎不用換)
出門小跑12公里,感覺就是:換對了!
1.比23C胎騎起來舒適很多,軟Q吸震,路面些許不平處(人孔蓋、補丁處)無震,平路騎起來,速度更容易帶起來。
2.下坡滑行不踩踏,路感比較穩。好像坐在彈力球上。
3.過減振條...還沒空騎到震的很不爽的地方(至善路那邊)測試。不過在一般高低處減振情形已讓我感覺差異很大,很滿意了,可以高喊:哈利路亞!
----------------
補充:23C前輪與25C胎壓都打100psi,本次最高瞬間時速38km/hr.平均19km/hr,市區道路+一小段山坡路。
sammu1519 wrote:
高胎壓細胎有其優點,且騎長距離較省力,23C原廠胎騎起來路感回饋很直接、靈敏,但較硬。
在台灣的道路環境,就算23C胎壓只打100psi,遇到路面稍不平,還是不舒適。
胎壓過高的硬調路感會讓人有效率更好、傳動直接的錯覺,但大多數情況下因為胎面震動過大而無法緊貼路面,傳動效率反而是較差的,在不良路面過彎也較容易打滑。
即使同樣型號23和25的胎以同樣胎壓做測試,25的滾動阻力也比較小。國外使用700x25或700x28的風氣盛行已久,即使是用管胎也不會有高胎壓就是好的迷思,在一般道路上使用130psi以上的胎壓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體重很輕的人(<60kg)即使胎壓只打80psi也無所謂,低於外胎標示的下限也ok,公路車只要避開較大的坑洞就不用擔心蛇咬破胎的問題。我覺得很多騎公路車的人胎壓都打太高了,其實可嘗試較低的胎壓會發現舒適度好很多而對速度不會有顯著影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