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為什麼感覺手有一股力量一直在往前推手把? (內涵新手的心路歷程)

第一次在公路車版發文,有點緊張請多包涵
先趁機寫一下騎車到現在的心得
-----------------------以下開始----------------------------------
小弟我車齡約半年
買的是G牌一萬出頭的入門公路車(SORA的變速系統)
當初買車前已經很久沒碰過單車這東西(不論是哪種單車)
跟很多人一樣是因為想運動才會想買車
也跟很多人一樣買車前先來01狂爬文
爬文後的結果,我入手G牌的R3
買車至今非常疼愛它(我稱它為小藍)
也很感激它所帶給我的許多樂趣
(以上都是廢話)
騎車我認為它是一種運動
運動時講求運動效果的前提是不能有運動傷害
所以正確的姿勢很重要
無奈小弟個性自閉(?)
半年來一直都是我自己+小藍兩個出門
旁邊從未出現任何妙齡女子(咦?)或其他任何生物
所以每天除了騎車之外
幾乎每天都在01爬文
更無奈公路車的世界真的是無遠弗屆
常常爬文爬到眼睛脫窗還是得不出個結論來
無奈+更無奈的是
車行的老闆當初沒幫我做fitting
甚至騎姿、坐墊、龍頭等...各方面的售後服務都沒幫我做過
有時親自跑去車行詢問
光是問一個零件的名稱都無法得到回覆
基本上車行這邊已經讓我心灰意冷
無奈+更無奈+驚喜的是
小弟我自己竟然也能越騎越有興趣!
但我不停的提醒自己車是買來騎的
不是買來研究的
於是小弟我不忘01的神人們指點
運動而已...又是入門車
先講求舒適吧
於是我第一個更換的零件是"坐墊"
第一個買的是SMP EXTRA
但買了這個坐墊之後
我才開始研究什麼是"立骨盆""縮小腹""拱背"
結果用這個坐墊我實在無法感受到底何謂立骨盆
敗01的大大所賜
上週特地上台北購入specialized Toupe RBX
這個坐墊的錢可以買下將近小藍的三分之一
但只要能讓自己騎的更開心
why not?
但購入到現在騎了三次
發現了前所未見的問題
也體會了前所未見的感受

------------------------問題重點終於來了----------------------------
先報告我的一些資料
小弟身高182公分
體重81公斤
小藍的尺寸是M號
碼表上的總距離是2500KM
我沒做過任何fitting
坐墊的高低是靠自己的感覺
坐墊的傾斜目前是調整為水平(目測)
坐墊的前後根據在01的爬文
我設定的方式是推到最前面(踏板3點鐘方向膝蓋的鉛直線向下剛好在踏板的中心)
至於其他零件都沒換過
目前尚未單日破百KM過
但只要出門至少40KM
下個月即將挑戰人生的第一次單日百KM
到目前為止都是騎平地,未來希望能慢慢挑戰爬山(開刀的關係
看了有關迴轉速的文章後就都用小盤在騎
希望能拉開迴轉速
---------------------------分隔線-------------------------------
我換了閃電牌的坐墊後
我試著讓自己立骨盆
我有感覺到自己屁股的兩塊骨頭在坐墊上
而且很明顯一立骨盆會陰部就不會壓在坐墊上了
當我有這個體悟的時候我真的超興奮!!!
我內心OS:天阿~01的眾大大們說的是真的!會陰真的不會壓迫了!
(SMP因為那個有弧度的構造讓我無法有這麼明確的感覺)
但我發現立起來的骨盆很容易跑掉
於是我讓自己縮小腹
然後我就發現縮小腹可以讓骨盆立的比較好比較久(這點如果有誤請大力糾正)
總之我就試著持續讓自己縮小腹,立骨盆
就在這時!
過去從未有任何不是的雙手
竟然感到莫名的壓力?
感覺手臂一直在出力
以前從沒這樣過!
我仔細感覺之後
我感覺手一直在往前推手把
只要立骨盆就有這種感覺
而且如果把迴轉速拉高就更明顯(我不確定多少但根據自己默數應該有90以上)
第一次騎的時候我想說不要理它硬撐
結果整條手臂都超僵硬
我確定我手並不是完全打直的,但也沒有彎到90度那麼彎
回到家背肌痠痛(立正後上背兩個凸起的骨頭的正中間那個地方)
第二次騎還是一樣....
不停下車把坐墊調了再調
無法改善這個問題
第一次那樣騎完之後
除了上背以外,腳跟屁股(會陰)跟膝蓋都很輕鬆愉快

誠懇請教各位神人
可能是什麼出了問題?
是我那自以為的立骨盆的感覺其實已經讓骨盆後傾了嗎?
還是立骨盆的技術不夠好?導致手一直出來在維持身體穩定?
還是我自己的背部肌肉太若需要加強?
還是我拱背的不夠彎?
還是車子可能有哪個地方設定不對?(龍頭太長?)
還是我該花錢去別的車行請人幫我看?
還是我該去找個車友..............

(感謝各位把這麼長的文章看完,感恩)
2013-05-28 22:33 發佈
座墊前高後低
座墊與煞把落差10cm以上(我的是17cm)
握下把時手不打直,上死點大腿&腹部間不縮小腹可塞入一個拳頭
你就成功了~


座墊前高後低,能有效改變身體重心.腿部施力及撐住身體~
collin chen
簡單說這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問題,
你的背肌和腹肌的強度還沒練起來
弓背立骨盆是完全靠腹背肌的力量來支撐才對,甚至在高迴轉速時能保持這個姿勢將手放開把手,當然不是叫你放手騎坐直,是保持弓背標準騎姿,但上半身的重量完全靠體幹的核心肌肉來支撐,這時的手基乎只是輕輕碰著把手控制方向而已。你現在這個手往前推和酸痛的感覺,代表你的姿勢有大部份是靠手往前推把手把身體往後弓,身弓自然會產生一股反作用力讓你感覺有一種力量在推你的把手。
你現在已經意識到立骨盆的感覺已經跨出很大的一步,接下來就是練習,大量的練習會讓背肌和腹肌的強度較快增強!就是多騎就對了!而距離要慢慢拉長,時間愈久,姿勢和正確的出力方式就愈重要!
加油!

collin0404 wrote:
座墊前高後低座墊與煞...(恕刪)


感謝大大的回應~
想請問高低落差是要怎麼創造?
是拉高坐墊還是降低龍頭呢?
我覺得目前的坐墊高度非常剛好
下死點腳有微微伸直的感覺了
另外我確定我的手不是打直的狀態
手肘是彎曲的狀態


mpz10whale wrote:
簡單說這是作用力和反...(恕刪)


感恩mpz大大的回應
感覺你的說法跟我自己的看法比較吻合
自認我的腹肌和背肌很沒力
加上去年年底才在腹部做一個大手術(到現在也才半年)
前陣子腹部根本不敢出力
現在咳嗽打噴嚏都還會痛
我會更加努力騎的
希望能讓自己各方面的肌力都能夠有進步
悠哉老吳 wrote:
感謝大大的回應~想請...(恕刪)
完全不用理會。
他手長腳長,搞這麼大的落差當然沒問題
但他忘了不是每個人都長得一樣

落差的大小和專業度沒什麼關聯,不是說落差拉得很大就 / 才表示很會騎
剛入門者就先講求舒適不傷身即可,不要把身體弄受傷了

現在還是有些人到處向人鼓吹車架短一點 (也就是小一號)、把手低一點的觀念
但車架正常大小、把手不用太低、把手不要太近,會是比較好的
前者是往下趴
後者是往前趴 (骨盆前傾:不要求柔軟度要很好,同時腰椎受壓較小),同時座艙空間較大,運用彈性較大

不過腰有受傷的話,把手把調近調高,讓身體挺一些也無不可。

高度 (其實前後也是) 是先調好座墊再調把手,不應該為了遷就把手而去調整座墊
至於把手和座墊間的高度差沒有什麼公式可代,唯有多調整嘗試找到最適合的位置


Stallings wrote:
完全不用理會。他手長...(恕刪)

100%同意!!
天天在那邊趴到最低. 高低差要大. 車架要小是想怎樣?
騎起來難過帥有個X用? 還不是被卒吃?
運氣不好還受傷01上面幫你隔空亂抓的是不會負責的...
搞不好還怪你不熱身
攝影.音樂.閱讀.單車.APPLE
高低落差在公路車是必要的,但不是一下子就要做到很大的落差,從你的圖片看來,你的高底落差可能是負值,測量法是把車放水平,記得要水平,不要架在三腳架上面,找面牆輕輕靠著就可以了,然後量座墊中心表面到地面的距離,假設量起來是90公分,再量彎把上把面到地面的距離,假設量起來是92公分,落差就是用座墊的90公分減掉上把的92公分,就是負2,一般公路車的設定建議一開始設定為0,就是儘量一樣高,慢慢要把龍頭降下,造成正值,但休閒騎乘也不要超過5,比賽選手都是用超過10的設定來降低風阻,但那需要相當強的背肌,你剛手術完建議先設定在0,但慢慢的拿起龍頭下面的墊片,一次拿一片,墊片有厚薄不一樣,慢慢降低,找到最合適騎乘姿勢的過程其實是很有趣的,土法鍊鋼的測量法也許許多專業大哥不認同,但帶給自己的樂趣是不會打折扣的,加油!
龍頭下降的過程:
應該龍頭下有四塊墊片一次拿一片,龍頭也可以正裝和反裝會造成水平和上仰的角度,龍頭正反裝再搭配墊片的話就會有相當多的設定組合!
樓上那張照片,很明顯是選了小一號的車架,座墊必需退到最後再加長龍頭,目地只是為了製造超級落差而降低風阻,對選手來說,舒適度在正式比賽中相對下就不重要,能輕量化、低風阻才是重點!
但相信這些選手家裡一定也有其他台平當自己休閒用的車,相信設定絕對不是這麼偏競賽的設定,車架大小也許也會大一二號,就是為了長時間的舒適度。而我們不是專業的車手,來參考他們比賽用的設定根本是不自量力,參考一下!
只針對標題回覆:主題:為什麼感覺手有一股力量一直在往前推手把?

腰馬合一

以上


悠哉老吳 wrote:
第一次在公路車版發文...(恕刪)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