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公路車在設定坐墊
是應該要0度水平
還是要微微5度向前前傾
坐墊寬度130mm 跟143mm
二者哪一個會比較好坐
但是說實在0度水平不好抓
尤其有鞍型的坐墊
部分坐墊尾端還會高起來
用頭尾抓水平
實際上變成後傾
我以前全部靠屁股的FU
後來我發現這問題很大
因為把手的設定和座墊高矮會干擾我的感覺
上卡的人還會有扣片微調的問題
後來我爬到一個方法
以BB中心,和座弓與座管夾頭鎖點之中心點做連線
其延伸線通過座墊表面處
以此點為甜蜜點
將甜蜜點視為設定好之後最低處來抓水平
也就是說即使固定座墊,這會隨著車架 座管 和安裝的高低前後微調些微地改變甜蜜點
所以很多座墊這樣設定就變成看似前傾的狀態
如此設定好座墊
再來抓把手的設定
快太多了
座墊有寬窄自然是看骨盆大小
窄的座墊我也有(133)
但是下把位和休息把位感覺不大
用煞變把位我會覺得屁股肉掛在兩邊
而且骨盆和座墊接觸點明顯在座墊最突出的高點外側
ee9ee0202 wrote:真要講究,其實每款座墊的角度都不盡相同
如題公路車在設定坐墊...(恕刪)
而有些比較奇形怪狀的款式,也會因為騎士的騎乘目的而可做不同的角度設定
座墊寬度看坐骨大小,只有最適合的值,沒有所謂什麼最佳值 (否則大家都生產那個尺寸就好了)
A sweet spot is ”a place” where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results in a maximum response for a given amount of effort. In tennis, baseball, or cricket, a given swing will result in a more powerful hit if the ball strikes the racquet or bat on the latter's sweet spot.
對於”甜蜜點” 的定義,在用於自行車坐墊上,從以前個人就是持保留的態度的;"點”的意思就是指涉”一個"精確的位置。
但個人想問一個問題: 大家在一趟的騎行裡(除了起身抽車),都固定保持讓自己坐在本身所自認找尋到的”甜蜜點”上? 加速的時候坐在那個點? 爬坡的時候也在那個點?握上把、下把與平把時都坐在那個點?
事實上,再騎乘時遇到不同狀況,身體就會自行去調整到一個相對舒服的點。
個人要強調的不是坐墊本身的形狀、角度與位置不重要,而是予其在追尋那個點,到不如用自己身體去感受。
事實上它是一個相對的關係, 而非絕對的 (It’s the dynamic balance)….
附上這位老兄在2012環西用同一坐墊坐的位置。 座墊好像很差? 不然他怎麼好像找不到” 甜蜜點 ”? (PS 如果去看他ITT的影片,臀部也一直跳,都找不到甜蜜點,怎麼辦?)



Anyway,上述的話是個人有感而發,並非針對版主,如有得罪還請見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