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想請問板上騎Fuji SST 1.0的車主

小弟最近即將升級車架

由ORBEA Aqua(鋁車) 轉2010 Fuji SST1.0的車架(C7 Carbon)

想請問騎過這台車的前輩 您們的對它感受與覺得它的優缺點

已經爬過問多開箱文 但只有幾篇有稍微分享心得(2.0與3.0)

但很少有1.0版的分享騎乘心得 所以想請教看看

2011-07-27 8:55 發佈

SST 1.0 配瞎貓騎了7個多月,很滿意!只可惜偶的体力不足以應付!不然會跑的更快更久.
車架夠硬!但也不會屎硬!很好出力!微上坡踩踏如平地般不會感覺大腿須用力!不像我原車FUJI ROUBAIX配雷諾鋁框小板輪 只要一點坡就感覺大腿須開始用力!也許是SHAMAL 輪組也幫助很大吧!請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2075881&last=29273874
整個1.0 2.0 3.0 車架幾合相同
非常適合攻擊爬坡
踩踏出力敏銳
當然要有強而有力的大腿
版主騎鋁車多年絕對沒問題
尤其是爬坡帶小版輪異常輕快
以我的經驗以及多位車友討論
騎乘超過4小時以上C4比較適合
C7必須控制在4小時內
1K碳纖維車主都有這種感覺
快被震死 把手也抓不穩
很多出事的除了體力不繼
就是車子太硬 不夠Q軟
若是拿來比賽那是沒話說
但是挑戰賽就不適合了
arthur kuo wrote:
SST 1.0 配瞎...(恕刪)


我現在的輪組是Racing Zero


carbon-via wrote:
快被震死 把手也抓不穩 ...(恕刪)


嗯!我知道1.0 2.0 3.0的幾何一樣

但1.0是用C7 2.0與3.0都適用C4材質

SST1.0不適合長時間騎乘 這點是也是有人跟我說過

但我想在怎麼震 應該會比鋁車來的好吧

我現在是鋁車+Carbon前叉+鋁龍頭+鋁把手 超震的

長距離是會比較累點 但其實後來適應的很好

只要不要太過離譜的顛波路面 我覺得都還好(像是雪見路面就相當差)

移植後 我打算將把手換成k-force 龍頭先沿用鋁的

另外我想請問 一般挑選2010年的SST 很多人都會顧慮到裁管裁到字

所以有人會挑選小一號size 但這樣到底好嗎?

基本上我現在測量下來 胯下到約是86左右 應該買54cm

我是有在比賽活動 但還是以一般騎乘為主

到底要買剛好 或是小一號?


Gucci Calvin wrote:
到底要買剛好 或是小一號?


買剛好才是王道.....小一號雖然裁不到字.但是坐墊手把落差會變大...就有可能變長頸鹿...如果怕裁到字..2011年的SST就沒這個問題.....要用來騎長距離..ALTAMIRA 會比 SST 舒服一點....

Chipper10 wrote:
買剛好才是王道......(恕刪)


嗯!依照二樓那大大的圖片

他應該是挑剛好的size 有裁到字

其實依照之前的測量 我是53.5(我記得胯下長好像是86上下)

但由於我現在的ORBEA只有54 因此當時挑了54cm

而且我比較喜歡10年的1.0塗裝

長距時間騎乘該是還好 因為除了花東賽可能會超過四小時之外

一般的賽事活動都還算ok 我又不參加200k以上那種活動

長距離平路本來就不是我喜歡的項目活動

Gucci Calvin wrote:
嗯!依照二樓那大大的...(恕刪)

因為我騎平路多,我選的是剛好的尺寸所以會蓋了對一點字!還可以接受!
以我騎150公里西濱的經驗!平路我覺得很好不會感覺震!第二天也不會腰酸背痛!
平路騎SST 1.0的感覺真的很爽,會讓你一直想加速!

我是腳長身短,車架只能選大一號,或是剛好的.目前我也是更換SST 1.0,不過我選11年的,這樣就沒有字會被切到問題.(新車架目前移植中).

Gucci Calvin wrote:
我現在的輪組是Rac...(恕刪)


也可以找車隊版的

是用D6的布料

只是車不多尺吋也不一定有

Gucci Calvin wrote:
小弟最近即將升級車架...(恕刪)


個人覺得還是購買剛好的車架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但前題是您不能"很"在意裁到字。
如果您很在意外觀,可能就得買小一號,但頭管就會短少1CM,如果您本身不屬於可以做出"低風阻"姿勢設定的人,又不想變成長頸鹿,這1cm的差距倒是可以試著使用0度龍頭來調整,之間差距約可提高1CM(depends on the stem length);此外您也可以使用較長"頭碗椎型墊圈"來降低頭管視覺上的突兀。

除了垂直高度的問題,水平距離上也有差異,54cm與52cm,頭管角度差度1度,這是影響您"龍頭長度"的原因之一,如果墊片多的話,這差異會越明顯。

還有,他的座管束Ritchy是個很有彈性的設計;由於sst系列任何size立管角度皆為73.5度,這個設計可以讓您更準確的BB水平投影調整BB-Saddle的距離(-5~2.5cm),雖然現在好像有新款oval座管頭,重量較輕(碳纖材質),但我不認為是適合所有體型的騎士,因為他setback是固定的,而且也較缺乏微調彈性(您只能藉由調整座弓前後來達到適當的設定)。但,假使您在意的是重量與外觀,當然可以不用考慮Ritchy這個設計。


但是..........................................................................

這些說明前提還是在於您所有的設定,試問自己;
1.如果我選小1號size的車,龍頭要改用多長?(絕對不會是單純的虛擬上管差)
2.換小一號的車架,自己是否有多餘的預算購置新龍頭?
3.更低風阻的設定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騎乘效率?

基本上這台車的設計真得是很偏向競賽,我也認為您可考2011年的ALTAMIRA。

希望有幫到您,個人愚見供您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ordanaj23/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