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Carbon 車架

最近有打算換Carbon 車架!佰是又擔心它的剛性夠不夠,耐不耐操,請各位前輩給個意見吧
2010-10-27 15: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Carbon 車架
CARBON可以很硬阿,也可以很軟

不知道你指的剛性是甚麼

是騎起來很硬,還是如鋼那種捏起來很硬?

耐不耐操喔?大部分人還沒把它操壞就換車了,應該很少人能給你切身的答案吧
dhlenny wrote:
CARBON可以很硬阿,也可以很軟

對呀 軟的拿去做釣竿 硬的拿來做車架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I heard you said.
可以利用爬爬文來搜索

這類討論文章粉多喔!!!

jtms3535 wrote:
CARBON可以很硬阿,也可以很軟



不知道你指的剛性是甚麼



是騎起來很硬,還是如鋼那種捏起來很硬?



耐不耐操喔?大部分人還沒把它操壞就換車了,應該很少人能給你切身的答案吧

不錯喔!
給你一點顏色,你竟然開起染房來了開玩笑的啦!別介意
回答的不錯,有說到一些重點了,請繼續!
我先搞一下客人的車
你可反問版主一些問題呀!
不然線索太模糊,不太好回答。
剛性跟彈性之間的平衡是靠布料的購成。

硬度完全是取決於樹脂,但,要那麼硬幹嘛?又不是要做菜刀或是鑽頭。


想了解碳纖維,去拿一塊三公分見方的棉布,把他捲成一個筒狀,然後拿快乾把它整張浸透,再等她乾. . . 這樣大概就有碳纖管的意思了。(純想像)



車架的製作,碳"纖維"的部份是要靠她的抗拉力,這玩意比較簡單,用買的就是了(除非你想織布),難搞的是樹脂。

單一張布拿去拉個500公斤沒斷,兩張布用樹脂黏接起來,各拉一張布的一端,可能拉個50公斤就開了,那問題在布還是在樹脂?

(我講的數據都是好小的,比方而已,請別太認真看)



所以碳纖布,剪裁(抱歉我覺得這樣大家比較容易懂)的設計是一門超大學問。

剪好的布黏貼是否密合?布之間接著面夠不夠大?樹脂夠不夠好?都會影響構件受力時的表現。

很神秘嗎?並沒有。但要做出能用的東西,學問不小。
www.cycliving.com

p2919 wrote:
不錯喔!給你一點顏色...(恕刪)


班門弄斧啦

P大是專家,有錯還請指正

很多CARBON車架都可以用手指捏或按壓變形,造成許多人認為不耐用或騎起來軟的錯覺。

我想版大是要買一台可以耐操溝洞咖固的車,你是打算一台騎幾年?

其實對我來說每台車都可以達標,因為通常我一年內就換了,可以騎一年我都覺得耐操






dhlenny wrote:
CARBON可以很硬...(恕刪)

我要你問版主你又不問,一定要我來問喔!
請教版主,你現在心目中是否有人選了,不,是車選。價位是考慮哪個範圍的?
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你的顧慮是參考了哪一些車?還是你只是聽人家說的?
當然市面上確實有一些車在剛性展現上會無法達到我的要求
我的要求不見得與你的要求會一樣,懂嗎?
剛性要好當然是看製作工廠技術層面的問題,這會牽扯疊層設計能力與用料的等級,用料等級又牽扯每家樹脂配方又不同,早在幾年前我看見一些品牌分散在各廠製作,也就是某些因素讓這些品牌不滿意,就又會看到品牌重新找代工廠製作.........。
所以我個人現在看待一台車,我不是在探討他品牌如何,而是我會去了解此品牌是誰製作的,一旦是各方面都很好的代工廠製作的,當然我就覺得值得去買,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並不代表一定就是對的,車廠也有進步的一天呀!最近真的有好幾家讓我感覺有在進步。
麻煩你再將問題說的明白一點,我們再回覆!
Lanxlot5475 wrote:
剛性跟彈性之間的平衡...(恕刪)

你講的我再補充一下,東西要做的好,用料當然也不能差,技術的關鍵是在疊層設計,用哪一種碳紗?0度、30度、45度、60度的碳紗方向去做變化、去做漸層的搭接,符合你要的拉伸與扭曲強度,配方很對的樹脂,BB處再使用T數較高的碳紗去做搭接補強,再者就是製程技術,就能做出效果不錯的產品。

p2919 wrote:
你講的我再補充一下...(恕刪)


謝謝補充,這其實還真不容易描述的精確。

方向是疊層設計的重點,疊層設計則是極大的秘密,用好料把東西作好是應該的。

用便宜的料還能做出好東西那就真的強。


希望樓主不要太著重於他宣稱用哪種碳紗,因為說真的,表布之下誰知道它裡面給你用的什麼布?

就算布用的好,樹脂搞錯、疊層設計的差,東西一樣是很糟糕。

所以像P2919大大說的一樣,哪家作的比較重要,偷工減料的廠商早晚名聲就是臭。
www.cycliving.com
dhlenny wrote:
班門弄斧啦



P大是專家,有錯還請指正


之前看過幾篇相關文章,得之P大也是幾個熟知碳纖維製程的高手!於是想要跟樓主借個版面提問一下。
--

打從國內單車熱掀起後,不少碳纖維廠商也漸漸萌芽,而其中有好有壞,這我們就不多說了;
如今我真對某家車架提出發問,該車廠主打「Double Chamber2(DC2)」的技術,也就是管中多了一個隔版做為支撐,形狀就像一個「工」字。

如果一個管子要加強,我想大家想法不是加厚管壁,再不然就是在管子裡增加支撐;而後者是大家很容易就想得到
、且有效率的方法之一;只是我的疑問點就在這,撇開專利不談,為什麼很少看到廠商這麼做呢?還是說其中有什麼問難之處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