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未來的身體著想,好說歹說總算說服了女王讓我買新車
這就是我的OPT小摺,這個品牌就是劉薰愛代言的小摺前一代

在獲得女王的首肯之下,也開始尋找該買那個品牌才好,幾乎市面上的台灣+歐美品牌都看遍了,就是找不到中意的(應該說中意的都是天價...)
某天在翻雜誌時,看到了Scott這個品牌,在01有人提到CR1 Comp的c/p值很高,而且撞車率很低,因此決定入手這台,就在8月底時跟嘉義的車店下訂,而在9/17總算將這台號稱2011年份第1台出廠的Scott CR1 Comp帶回家
其實原本想挑CR1 TEAM版的,它的規格是整合式BB(BB86,在五通的部份剛性更好),配備比COMP更好,但是我擔心BB86有更換不易,不能常拆換的異音問題,還是決定挑外掛式BB的COMP版
下圖是官方的圖片

下表是這台車的資料,老實說Scott台灣官方網站提供的規格真的很兩光,儘看得到基本資料,細節完全無法得知,例如這台車來說好了,號稱105的規格,但是煞車夾器和大盤組卻不是105
Frame | Scott NEW CR1 HMF NET IMP Carbon technology Road Comfort geometry STD BB |
Fork | Scott NEW CR1 HMF NET 1 1/8 " Carbone steerer Integrated Carbon Dropout |
Headset | Ritchey Int. Cartridge |
Rear Derailleur | Shimano 105 Silver NEW 2011 RD-5700 20 Speed |
Front Derailleur | Shimano 105 FD-5700 Silver |
Shifters | Shimano 105 Silver ST-5700 Dual control 20 Speed |
Brakelevers | -- |
Brakes | Shimano BR-R560 Super SLR Dual pivo |
Crankset | Shimano Compact FC-600-S 50 x 34 |
BB-Set | Shimano BB - 4500 |
Handlebar | Scott Road Pilot Pro OS Anatomic 31.8 mm |
H\'stem | Scott Road Pilot Pro OS 1-1/8" / four Bolt 31.8 mm |
Pedal | -- |
Seatpost | Scott Carbon/AL 31.6/300 mm |
Seat | Scott Road Pro |
Hubs | F: Scott PRO 20 H R: Scott PRO 24 H |
Chain | Shimano 105 CN-5600 |
Cassette | Shimano 105 CS-5700 11-28 T |
Spokes | CN - AERO Black 2 mm |
Rims | Alex Race 28 Aero Profile 20 Front / 24 Rear |
Tires | Continental Ultra Sport 700 x 23 C |
公路車的尺寸可不是隨便挑挑就可以的,既然錢花下去了,當然不能免俗量一下身體的各部位尺寸來確定車架尺寸及坐墊高度,坐墊前後位置,彎把高度,龍頭長度等等,尺寸不對騎起車來可是太對不起自己的身體了

S號的車架

SCOTT Logo

車架下方的SCOTT Logo

加碼ELITE的水壺架和之前買的LEZYNE隨車打氣筒

CR1 Comp Logo(因為口袋不深,只好選CR1系列的最低階)

再靠近一點看

外掛式BB(Comp版是外掛式BB,其他以上的車款都是BB86)

SDS(Shock Damping System-震波吸收系統)的後叉,前後叉都是搭上SDS系統,聽說可以讓路面的震動減輕

後下叉上的踏頻接收器

SCOTT 原廠坐墊及坐墊管

裙底風光(我不是偷窺狂)

105煞變把

原廠附的防掉鏈器

105前變

105後變

SCOTT原廠彎把

趁促銷時買的Garmin Edge 500碼表

RITCHEY頭碗

原廠附的變速線快調旋鈕,讓變速的微調更方便

由於原廠附的輪組是Alex Race 28,經過幾番掙扎,還是敵不過小惡魔直接換成2011年份的Mavic Ksyrium Elite

破風性佳的扁鋼絲配上漂亮的黑銀鋁圈

看乎清,認乎明...跟2010年份的塗裝不同

花鼓的塗裝也不同

側身全車照

[試車心得]
之前騎小摺上牛山時,騎了三次都無法不落地一次攻頂,總是在後面的陡坡要下來休息一下再往上攻頂,在抽車時往往聽到輪組的噹噹聲,在車架剛性不佳的狀況下,爆心跳而下馬是必然的結果
然而騎這台車卻一次就KO了,雖然還是爆心跳(測得心跳值196),但是這個錢花得果然值得
之後的一週去繞了一趟關子嶺,之前騎小摺總是龜速上坡再來雙腿發軟,然而騎這台車雖然用34-28齒比,但是卻比小摺的龜速再快一些,而且連上半身都有酸軟的感覺,表示上半身有練到
之前曾經騎過同事的鋁合金公路車,但是路感跟小摺一樣,遇到不平的路況總是震得很不舒服,第一次騎上這台車,沒穿車褲試騎40分鐘後屁屁竟然不會痛,感覺車架很Q,跟鋁車有著完全不同的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