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輪組慣性解析(待驗證)

關鍵字:慣性 動能 風阻

說的比騎得好的小弟,爬文及聊天,車友普遍的認知:平路用"慣性輪"(版輪 高框),爬坡用低框輕量輪...

也看了前輩有關慣性的數學算式等等,好奇的拿出紙筆重當學生,假設騎士加車重70kg,輪組重2000公克,

在等速36 km平路的狀況下,先排除風阻及摩擦胎壓等因素,其前進的慣性有:系統(人+車)慣性及輪組轉動慣性,

根據物理學

其動能=1/2*M*v^2+1/2*I*w^2

M:系統總重(kg)
v:速度(m/sec)
I:轉動慣量=m*r^2積分
w:角速度(rad/sec)

試算其動能=1/2*70*10^2+2(前後輪)*1/2*(1*.343^2)*29.9^2
=3500+105(單位:應該是焦耳)

(註:轉動慣量假設單輪1kg,重量集中輪周,也就是轉動慣量最大的分配,實際上會比計算值小.)

上列算式完成後,各位前輩看出甚麼奧妙嗎?系統移動動能與輪組轉動動能分開列示,

在輪組轉動慣量假設最一拜的情況下,輪組本身蘊藏的動能只占系統105/3650,3%不到,

在等速36km/h下,停止採踏維持系統前進的動能輪組只佔不到3%.

那為什麼好的輪組股溜的會飛,普通的像有背後靈拉扯?

除了基本的剛性及強度,最可能的原因是風阻.

所以,不管平路爬坡,重量不是先決,輪組的剛性確保出力損耗小,強度保障騎乘安全,低風阻則是速度提升的關鍵.

首發文,沒有圖,如有謬誤僅供參考.

-------------------------------------------------------------------------------------------------------
7/30補充

感謝各位前輩指正,會想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想用有限的預算,做有效的升級,講白話就是口袋深度啦!

所以,釐清自己的方向:

休閒騎:現有加減用或平價視覺系就好

挑戰組:扁鋼絲中高框輕量輪組

菁英及職業組:專業的不用小弟多嘴了

另外,如果口袋夠深,這篇討論也不是問題.

題外話,一直有個疑問:力骨盆彎腰與駝背有甚麼不一樣?怎麼覺得彎腰就胸砍雜雜,呼吸不順暢?
2010-07-29 19: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解析
談到這個問題可能某 一派的人早就有所謂定論了
如果你有興趣不妨用搜尋找一下,你會找到很多的文章
我是不知道誰在台灣比lightweight更懂輪子啦

全封閉無爬坡的場地輪

lightweight 是這樣追求的




Aerodynamics, minimum weight and stiffness are the three key factors to fight the wind and the chrono in a time trial. Regardless if on the track, on the road or in a thriathlon race - when it comes to the very last quantum of speed you have to deal with our Lightweight Disc. On every time trial track in the world our 800g disc wheel sets the marks: top aerodynamics to avoid any kind of air turbulences, best uphill capacities at the mostly wavy courses of our time and best acceleration combined with an excellent stiffness rate. All this makes the Lightweight Disc to an unbeatable weapon to fight for the last split second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ne of our Lightweight Obermayer III front wheels with 12 spokes this will be probably the lightest and stiffest set of wheels for time trial on the market. Of cause you can get our Lightweight Disc as a front or a real wheel version in 700c.



遑論公路用的了



cooper502480 wrote:
關鍵字:慣性 動能 ...(恕刪)


慣性輪 ? 我怎麼不知道臺灣英文翻譯變成這樣了 ..

一般俗稱的[板輪],英文應該是 Aerodynamics ..
cooper502480 wrote:
關鍵字:慣性 動能 ...(恕刪)

單車本來就沒有"慣性輪"這種東西, 也許是01上面才有
選手比賽都用啥? 很重的"慣性輪"嗎? 慣性個頭......
複合地形的話幾乎都是中框碳纖板輪, 純山路就低框碳纖板輪, 平路就高框碳纖板輪
為什麼清一色碳纖板輪勒? 當然是因為輕啊
板輪的結構強度好,強度好的框才能成就好的輪子,又有空氣力學優勢,
只要夠輕,板輪是非常萬用的輪組.

沒說過100遍也說過1000遍了.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我覺得01上的論壇在這點上有進步了, 總算分清楚什麼是"慣性"和"aerodynamic"的差別....以上大大說的都是對的...輪組只有輕量低風阻才有優勢, 所謂''慣性''並不是優勢....
輪組只要低風阻,花鼓順暢度優異,輕量化以及在合理的重量上搭配輪幅數量有相符的剛性就是好輪。

這邊講慣性很多都是比誰緊急煞車飛出去的距離最遠才有的說詞吧

特別是一些店家以及業代

學過機械力學都沒聽過慣性這個辭彙用在滾動運動。

車友皮業代骨的才真的要去念念國中物理

看看國外的論壇討論再看看這,才發現歡樂無限呀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Arbicool wrote:
輪組只要低風阻,花鼓...(恕刪)


輪組只要低風阻,花鼓順暢度優異,輕量化以及在合理的重量上搭配輪幅數量有相符的剛性就是好輪

這說的真好~
請問有您感覺符合這些特點的輪組嗎?

謝謝您的分享

Arbicool wrote:
輪組只要低風阻,花鼓順暢度優異,輕量化以及在合理的重量上搭配輪幅數量有相符的剛性就是好輪。


ZIPP 303 Cyclocross 代表人物:Fabian Cancellara

ZIPP 404 Mark Cavendish後輪是用Dura Ace Hub
http://www.bikeradar.com/news/article/pro-bike-mark-cavendishs-htc-columbia-scott-project-f01-tdf-26951

ZIPP算在十萬元以下很有自己特色的產品。

當然其他環法使用的輪組都有自己的特色。靜待有緣人介紹。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