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等待環法最後一站開始前,拿出了去年所買的環法讀本,
剛好最近很認真的在找自己最適合的騎姿,所以看了一下各個選手的fitting,
不看還好,認真看還真讓人訝異,僅摘錄下面幾個數據(不過是去年環法的數據唷):
身高/體重 | 上管長度(水平) | 座管長度 | BB到坐墊 | 龍頭長度 | |
A.Contador 今年和去年黃衫 | 176/62 | 540mm | 470mm | 742mm | 120mm |
F. Pellizotti 去年登山王 | 176/62 | 520mm | 485mm | N/A | 130mm |
T. Hushvord 去年衝刺王 | 183/82 | 540mm | 477mm | 780mm | 140mm /175mm的曲柄 |
A.Schleck 今年和去年最佳年輕車手 | 187/68 | 550mm | 480mm | 780mm | 145mm |
D.Menchov Rabobank主將 | 180/65 | 540mm | 450mm | 765mm | 145mm /175mm的曲柄 |
C.Evans BMC車隊主將 | 174/68 | 525mm | 480mm | 750mm | 125mm |
這樣的數據感覺挺嚇人的,尤其是龍頭的長度,
和大家平常所熟悉的90~110mm差很多;
不過因為沒有選手們的身體量測資料,
那我就先姑且假設他們都是用0.875的係數來設定坐墊高度好了,那會得到下面的數據
腿長
Contador 84.8cm
Pellizotti n/a
Hushvord 89.1cm 可是他的曲柄又比較長
Schleck 89.1cm
Menchov 87.4cm 他的曲柄也比較長
Evans 85.7cm
無奈沒有全面性的資料,不然我覺得Schleck的手看起來就滿長的 XD
於是我的問題就來了:
是因為他們背肌、腹肌的強度可以容許這麼趴的騎姿嘛?
還是是為了操控性?
許多人強調的立骨盆在這裡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嘛?
要有這麼大的坐墊/把手高低差,是需要什麼條件呢?柔軟度還是特定部位的肌肉柔軟度?
非常感謝各位大大們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