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個多月,終於等到零件齊全,且好不容易有時間去把她帶回家簡單分享幾張照片這台RQC29在市面上應該找不到一樣的,原廠成車是搭配一體式車手,我選用分離式龍頭+車手,塗裝同車架整車含踏板+2個水壺架,不含碼表及車把帶,重6820g,在目標範圍7KG以內最後一張拍不好,全車TRIGON字樣塗裝都不是用水標貼紙五通有夠粗壯的,外掛BB整個比他小一號
≡☆幻影☆≡ wrote:兄弟車唷~建議您座管...(恕刪) 放心啦! 我還是再試一下看看,畢竟車買來還騎沒幾次,不到200KM連座艙設定的微調也還沒完成,買國內自己有工廠的品牌,應該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當初,我只是比較好奇都沒有客人反映嗎? 這型號的坐管不至於都沒出過貨吧??還是我沒用對方法,好比扭力不夠??謝謝您的提醒!
後續,原廠告知坐墊螺絲的扭力值是10Nm,鎖爆當然是算他的但還是小心因應,目前鎖到8Nm,已經很緊了,一般小板手還不容易有這扭力昨天經過106乙的來回50KM測試,坐墊沒再翹頭,螺絲沒有鬆動持續密切觀察中!!!這支車架搭配全CARBON坐墊感覺有點顛,也許搭配新型號RQC30扁平式的後上叉設計,應該會更好,不然在台灣特有的跳動路面,光滑的CARBON表面,讓屁屁不容易黏在坐墊上。換上以前的FIZIK ALIANTE,感覺就好很多,屁屁可以安穩的在坐墊上,不會任意的彈跳,這坐墊的吸震力果然是有一套!!! 零配件搭配在不同的地方,才能彰顯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