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RS30輪組請益

小弟最近看上了島野的WH-RS30這組輪組
但上網查了一下資料卻沒限重數據(小弟體重95KG)
版內搜尋了一下也鮮少有人討論
想請問版上的各位前輩們
或是有使用過這組輪組的高手
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嗎?
感恩!!
2010-05-07 8: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WH-RS30 輪組
只要沒有標示限重的"輕量化"輪組
一般都ok的啦 外國人隨便一個都比台灣人大顆
如果廠輪沒標示限重 早就被告到倒了~~
還有RS30 跟RS10應該是差不到哪去吧
如果是RS10 我一票車友剛開始騎車時體重都80 90 100 的
都OK啦
MUSSINA0923 wrote:
小弟最近看上了島野的...(恕刪)


洗馬路的輪組現在幾乎都不提供騎士耐重說明了 , 不過由材料,設計與輪組編法還是可以作些基本的判斷.
你可以簡單參考的有:
1. 輪框設計:不是有魚眼就強 , 不是有高框就好 , 看輪組剖面圖較準.
2. 鋼絲編法:直拉? 2交叉? 3交叉?
3. 鋼絲材質:鋼材? 鋁材?
4. 鋼絲種類:單抽? 2抽? 圓型? 扁型?
3. 花鼓設計,公差,孔數:花鼓材質? 鋼絲可交叉編輪? 鋼絲與花鼓結合處的公差? 孔數決定鋼絲數與輪框.

說明一下:
1. 輪框設計:手上沒圖 , 但以洗馬路的輪框還來說 , 都不算太差 , 等級越低的輪組越強壯(成本問題).
2. 鋼絲編法:以側向強度而言3交叉>2交叉> 直拉
3. 鋼絲材質:以鋼性與強度而言鋼材>鈦> 鋁材> Carbon
4. 鋼絲種類:強度而言抽越少越強 , 但也越重. So, 單抽>2抽 . (扁鋼絲都是2抽)
3. 花鼓設計,公差,孔數:基本上孔數越多越耐重與側向變型 , 多數花鼓在本體上有孔 , 以利安裝鋼絲 , 但這個孔若是過大 , 往往影響鋼性與輪組偏擺

再說點細的 , 輪組鋼絲上有3種應力: (若看不懂就算了)
1. Peak static stresses 靜態應力峰值(就當車沒在騎時,輪組鋼絲上的張力)。
2. Dynamic stresses 動態應力(當車子在騎時,車手因應不斷變化的負載所給與的應力)。
>>其中以側向應力的變數最大 , 多數的輪組偏擺都是輪組側向支撐力或強度不足所造成.
3. Residual stresses 殘餘應力(就是在鋼絲末端的應力)。

最後以WH-RS30規格簡單來說:
*  黑色和銀色鋁合金鋼圈使用雙抽扁平鋼絲:雙抽規格20/1.8/20 , 前16根後20根
*  花鼓本體:本體為鋁材,軸承為鋼材.
*  直拉式鋼絲和交叉鋼絲提高扭力剛性和鋼絲壽命:前直拉,後2交叉

結論:
以版主95Kg的體重 , 鋼絲數前後輪建議最少要在28根以上 , 鋼絲最好選用單抽 , 前輪建議避免使用直拉編法 ,
鋼絲最好是鋼材為主 , 這些建議不是說WH-RS30 不夠好 , 而是以車主的體重來說 , 輪組偏擺的機會
會比80kg以下的車手來的高 , 而且 , 這輪組在高負荷時(就上坡抽車 or 重踩)你應該會覺得軟 , WH-RS30 還是
別想了吧.

若要耐操有點檔頭 , 又是有重量的車手 ... 可以考慮 Mavic aksium race , 這輪組不求輕且單價不高 , 還不錯啦 , 比起RS-30還便宜一點. 參考參考.


RS30框高比較高

有小板的感覺

這應該是最大的外觀差別

現在等級高的廠輪鋼絲數都不多

重點是框要硬

鋼絲調整好的話基本上都不太容易偏擺

shimano 和 mavic 的話

都算不錯的輪組了
tttt1984 wrote:
RS30框高比較高有...(恕刪)


RS30框高比較高 , 有小板的感覺 , 這應該是最大的外觀差別
>> 贊成 , 但高框不代表強度夠 , 要是要看到設計或實際測試才知道.

現在等級高的廠輪鋼絲數都不多 , 重點是框要硬
>> 這點有待討論 , 因為等級高的廠輪鋼絲數都不多的理由是輕量化 , 加上採用鋁質鋼絲 ,
對於一般體重的車友來說OK , 但若是重量級車友就不合用(簡直是在謀殺輪組)
若是重量級車友 , 輪組的框反倒不是最重點 , 鋼絲數 , 編法會是優先要想到的.

鋼絲調整好的話基本上都不太容易偏擺
>> 這點只適用在體重輕的車友 , 重量級的要認命了 ... 我就是阿

感謝各位大大詳盡的說明
看來應該只有RACE或跑七
比較適合而且比較容易取得了

感謝各位
我體重102KG 之前剛換這組

覺得上坡比之前軟軟的輪框好太多了(TCR ALLIANCE 上原廠的框)

我沒有騎得很勤 但差異性一下子就比較出來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