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乘的感受也大大不同,原廠的輪組在我行駛10KM就被我退下打入Y拍。原因是偏擺,這軟中帶Q的路感實在是不能接受,有辱GIANT的車架強度及設計。
我想G有它成本考量,加上TCR2是一台入門競速公路車,當然在輪組的預算不會太高。
做功課了一段時間,入手了FULCRUM-R7,這清脆的花鼓聲,讓人聽了心曠神怡,當然一堆車友為了配09年的TCR車款,對於陽極紅的輪組也是大大的讚賞。
這輪組使用了一年,也沒有讓我失望,雖然沒有比R0、SHAMAL、MAVIC等輪組好,但對於我是夠用,成本也是考量之一,對於在公路車剛起步的台灣(那時大部分都在夯小折)入門700C的輪組沒太多選擇。
在參加3P之前因為原來的車架一直有座管下滑問題,不過廠商承諾要提供新車架讓我更換,但因生產排程來不急,所以還是冒著下滑的車架去參加P字道。
今年的3P是我第一次參賽,成績尚可接受,輪組在陽金下坡路段比一堆比我更高一級的輪組滑的還遠,小弟我才65KG,雖然不輕,不過也沒失望跑7的順暢度。
就在1月時看到學弟有在測試POWERWAY(以下簡稱PW)的隱藏版輪組,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跑0,粗壯的輪幅,30MM高的框,清脆的花鼓聲。讓我一時也想拜一組來試試,不過學弟說再等等。
在2月初有幸拿到PW提供的測試版,剛好也換好新車架
就先由以下的照片來看看。
前輪照

前輪花鼓

直拉鋁幅條

XR-300

偷輕後花鼓






某天有遇到PW也跟它聊到花鼓聲及彈片設計問題,因為我學弟已先發表一篇測試文章,蠻多人在討論一些事,也對於PW的設計提出疑問,當然PW也一一解釋其原理,相信在3月的車展大家可以去瞭解看看,本土的輪組等級已跟國外大廠不分軒制,目前我所知道的資料如以下:
1.XR-300外框(業界公認強度跟重量有一定的CP值,如要跟跑0逼樣的特殊框,需要在重新製作,當然成本也會再度提高,不過PW也有說明,這會是它們下一個努力的目標)。
2.經拉伸試驗後的幅條可承受比跑0高2倍拉伸強度,這部分的數據等車展PW會再提供,因為我有到看東西是還沒數據,不過以外型來看,PW的幅條確實是比跑0還寬。
3.偷輕的花鼓及輕量幅條,這部分會有蠻多然拿來跟TOKEN做比較,不過在看完照片後就會清楚。
4.整組不含快拆約為1550G
5.ENDURA的鋼製培林
這2周因為要準備結婚及新房的事非常忙,沒時間測試輪組,過年要去墾丁3日騎300KM可以慢慢測試
待續...........
今天是大年初一,氣象說天氣不是很好,但一早起床發現怎天氣這麼好,怪了!!!剛好來去安太歲,就選中和的烘爐地吧!!!!人真的好多,爬了好幾層樓梯終於到了,也安太歲。
下午跟老婆說一下要試車,也到哄爐地試試,在還沒到的時候,平路的感覺是輕鬆就30-35km但有個問題就是起步有點重,不過夠硬的輪組在一下子就消失這種頓的感覺,速度馬上出現。
開始上山的時後因為汽車真的太多,一下就要抽車,抽車的感覺蠻明顯力量沒有損耗,一踩就推,
即便速度不快都還能約10km以上上山。
目前測試這段路的感覺是夠硬,加車車架是TCR所以夠硬。先這樣囉!!!等去墾丁試試長途的感覺再回囉
下集---
新年快樂.....已經從墾丁回來了!!!相信這個假期住台北的大家應該很失望吧!!!都是下雨天!偏偏收假前一天才好天氣,氣死了!!!!墾丁的天氣不錯!!!
第一天-
零晨4點多就到高雄....整個就是冷.....12度..跟台北差不多!!!還是照穿短車褲...
6點開始往東港出發....一路上的時速都只有15-20km因為要等騎它人,不過在萬大橋有全力衝刺...如中集所說!剛起步的拖是有的!!不過速度約10-15up就開始很順暢...一路衝到42左右,中午前就到東港..不過開始下雨了....
就這樣新車架跟新輪組直接淋雨

不過下半天往墾丁的路線就沒下雨了!!!不過更慘的是"逆風"不是像其它大大說的有順風,不過還是有騎到25km左右,不過因為我都是壓車等我老婆所以時速都約在15-20左右,整天騎下來約騎乘120km,沒有順風,都是逆風。(身上約背10kg背包)
第2天-
因為把背包卸下後,沒有荷重,整個騎起來輕快,因為有到台灣最南端,有去過的應該知道會先下坡然後在走進去,所以出來時要上坡,這坡度跟烘爐地差不多,約100m,用抽車上來,不會拖泥帶水,路感直接。
今天總騎乘約60km,一路上還是逆風,不過速度還是可以保持在25-30。
第3天-
今天一樣有背了10kg的背包,要開始回程往高雄,一路的速度都是15-20不等!!不變的逆風,怪了不管是南下還是北上都是逆風.......

到高雄已經是7點了...還去6合夜市。最後在晚上11:30坐車上台北,里程約110-120km。
總結:
這組輪組給我的感覺是3天騎了300k up,完全不會累,不知道是因為都騎15-20km的速度還是說輪組的效率好,所以力量都沒損耗,所用的體力相對也少,,因為我只用過跑7跟xero的tcr原場輪,所以比對數偏少。
順暢度-pw>R7
硬度-PW>R7
慣性(我實在是不想用慣性來形容,但沒辦法為了讓大家比較容易懂)PW>R7
重量-PW>R7(約1500 VS 1800)
不過還是有點要說!!!因為6彈片的設計可以讓施力點較早咬合,相對的在未咬合前只要突然一咬合會有機的一聲。不過是偶爾,這部分我會再跟廠商討論是我車子的問題還是彈片的問題。
照片會再補上一些。




10.03.14
今天天氣不錯,又來一趟烘爐地....這次真的蠻輕鬆的,抽抽不會軟,我想這是這組輪組的優點。
下坡穩定,不會軟軟偏移的感覺,在平路上只要上到15-20km up要到35-40就不難,輕鬆可以維持在30-35之間。



10.03.20
今天天氣不錯
但我沒有太多時間...
所以只能去半趟

所以就去啦.....
路感回饋的不錯....如果我沒記錯烏來的路段約有5-10%的山路,大約速度都在15-20左右
大家所擔心的拉不起來沒有出現...
在回程的下坡真的穩.....



10.04~~06
經過一段的時間測試
連續的風櫃嘴,1P,金山,北海岸
有個結論
使用此輪組在大於10%的坡度會很辛苦。
尤其是風櫃嘴跟陽明山部分路段
可能是因為框高是30mm的原因
但是真的夠硬體在抽車是不軟腳
之後會再有輕量化版
屆時再來分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