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前:

「百份百聯合國」產品,可算是用上了全套的ultegra 6500,連輪組的花鼓也是ultegra的,一切也很普通、基礎,有點太過穩重。不滿意的地方在於輪組open pro 前後都有不少問題,拉線也進行很難改正的情況了(相片中的輪組卻已被我換了對跑三)。大盤及bb 也有尖音,bb也轉得很不順暢。
大改動1:輪組
看01一段時間也知道這裡有很多跑系用家,經個人思考過,我的單車不可能只用作訓練用,也需要代步,出入不平地面難免,那就算一個不那麼貴的輪組吧。跑3開始有2:1的後輪織法,那就算跑3,外國送到
一開就可以用了
趕及2010年改版前,還是使用2:1織法,當然可能較多人喜愛新的g3編法。選用8-10速的shimano組合
大改動2:換大盤
這是我想了很久很久才決定進行的大事。舊的bb及ultegra大盤已有三四年完全沒有拆開過,我想了很久還是不肯定自己是否有足夠力量及技術,將舊的大盤拆下來。先是拆大盤,問了網友發現自己用的是「自退螺絲」的奇妙大盤,倒轉車子及加長了六角手柄就成功轉出了大盤。

一開始方法錯誤,除下了蓋子,結果是無從入手

終於成功,可見三年內的污穢實在很多。
bb是超難的。有整工具第一天嘗試不果,再試一下倒轉車架借力還是沒有用,最後我是身體靠牆,車架靠另外一面牆身,雙腳頂著車架的下管,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轉出左右兩邊的bb,那一下「噹」的一聲實在很嚇人,會以為是車架斷開了。(深深地呼籲大家,bb都是兩三個月就拆開一次,不要讓它和車架「結合」了)

在這個地方有字,不知是想給誰看的。

為了拍得這張照片,手也酸了。
車架照,很少見到這麼少零件的時刻

新大盤選用了fulcrum 的入門級 r 大盤,一體式,安裝很簡單,先要有一對「杯子」

杯子本身已經有很多油了。我還未知自己日後補油,可選用甚麼的油,知道的大大請指教

大盤也是外國買入的

close up,我就是喜愛這種碳纖紋路,為何車架沒有這個紋路的呢?

一體式大盤,所謂的外置bb,適合對安裝大盤沒有經驗的初哥使用

左右兩邊合好,就是靠一粒螺絲鎖緊,那粒螺絲不能給予人強大的感覺,網上也有很多人建議不要鎖得過緊,怕它會爆開

中改動3:龍頭手把
舊的彎把其實不合適我,因為是典型的大彎把,所以想改為小彎把,也改為使用oversize的組合。

龍頭選用3t 的,顏色和車架合好,對3t品牌也有些好感,加上這team版是鋁材,較為便宜,重感也很好

龍頭的前蓋是3t 串透式設計,只是一個特別吧,沒有特別功能

終於買了一個小彎把。不能選擇3t team 的因為實在太貴了,重量上也不是比鋁的好很多。所以選擇了fsa 的sl-k的彎把,碳材紋路各大盤是一樣的

小改動:煞皮,卡鞋,卡踏
因為使用新輪組,順路連煞皮也換一換吧。

不是有新的煞皮,也不覺得舊的煞皮已經被破得很厲害了

換另一個角度

購入一對入門卡鞋

還是選用碳底的鞋子吧

現時上卡之初,暫用回舊日的time 入門卡踏(連鬆緊度也沒法改動),當上卡有足夠技術及信心後就換上這對襯色的keo 卡踏

新版已經沒有紅色了。
暫時完成圖


配色還是以低調為主,基礎的水平架,黑色為主調配上點點的紅色。暫時沒有打算將那9速的系統換掉,因為它事實上還是發揮良好,就讓銀包休息一下吧。換了輪組後流暢度提升,還有免費的響啦啦聲響伴奏著下坡的快樂。最大的改善就在大盤,順暢度提升一倍有多,聲音當然是完全消失了,十分安靜,不過質感和ultegra的有明顯不用,可能是太順滑,也可能是碳材,常常好像踏在膠上,很有趣。至於由原來的172 曲柄改為170,暫時感覺不大。
龍頭由70mm改為80mm (是,我一直是使用超短型龍頭的),角度提升了一度,彎把改為小彎把,下手使用上更為合適,現在踏車,使用下手是比使用上手更舒適。彎把其實也有改動,由44cm改動為40cm,第一次使用是有不習慣的感覺,現在已感覺良好,靈活度提升,感覺更輕型。
其次目標:
等候全透明手把帶到手,及想換一套新的cable。坐墊用了三年,也是想換一換口味及新意。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