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大大
小弟近來從小徑升級到公路車
也上了LOOK的 卡踏
只是感覺到公路車和小徑車的騎法似乎有很大的不同
平時騎小徑車上下班時感覺速度還可以約為30K(標準盤)
但是換了公路車時速度依舊是差不多的(CT盤)
迴轉速也帶不太的起來
是小弟的齒比配法不對嗎
另外上卡踏時的二腳要如何做動才可以讓力量更直接
感覺上卡踩踏時比用踏板還累
是小弟的劃圓方式不對嗎
能否請各位公路車的前輩指教一下
謝謝
柯江山 wrote:
請教各位大大小弟近來...(恕刪)
首先請確認fitting有沒有做好,fitting做好迴轉速會比較好拉高,也好出力,再來確認鞋底板的位置,腳底板的拇指球是否有對到踏板軸心,腿部的動作是直上直下,fitting沒做好就會開掉,然後再來確認動作,踩踏的那腳腳踝要撐住,不要讓腳底板翹起,要有一點點下壓,拉提的那腳不要太刻意用小腿拉提,而是要感覺把大腿抬高,先用輕的檔位提高迴轉速把劃圓的動作練流暢,再漸漸加重齒比,練一個月後再來謝我八~
後來經過車友的調教後現在已能以35以上的速率巡航,有幾點可提供你參考,第一點由於小徑車車輪較小,在啟動時
產生的扭力較輕,你會感覺很快就可拉升來速度,但是公路車輪徑大扭力也較大,以同樣的力量啟動,公路車會有拉不動
的情形,等你踩到速率出來了大概腳也痠了,建議起步時檔多退一速,先慢速騎,等你的腿習慣了後漸漸的你就會踩的動
第二姿勢上也不同,小徑車大部分是平把,且座姿上屁股幾乎是整個座在座位上,因此你在踩踏施力較無法善用腹部肌肉群
所以在扭力上因為較大而你踩不出效率.迴轉速上不來也就無法帶出速度,而小徑車因為扭力小,很容易踩出來迴轉速,
速度也就上的來,所以再姿勢上妳的骨盆腔是要立起來然後弓背,再來腳的膝蓋位置是在踏板水平狀態跟踏板軸心成
垂直一直線位置來調整座椅位置,腳掌的拇指球亦也是再同一直線上,雙手微曲戈茲窩靠緊,手的肘間盡量向上,不要像
猩猩向外翻,這樣調整姿勢後再就要靠腿力的加強了,也就另一位車友要你踩1000公里後再來說的道理,等你的肌肉群
適應了,有像小徑車的回轉率時我想速度也就出來了,我換公路車後整整練了近2個月才能保持35到40之間的速度巡航
目前除了騎車外另外再加上負重8公斤爬山
加強腿力,背8公斤是因為車的重量約8公斤上下,希望在2個月後能提升到40以上巡航,還有用暴衝的方法也許一下
就能踩出40甚至50的速度,但是維持個5分鐘就像破掉的皮球,反而傷害自己的肌肉,還是一步一步慢慢來,台灣的職業
選手跟國外的選手最大的差就是續航力,以上存屬個人淺見跟經驗,提共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