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
這是小弟在此的第一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就是來問問題的....
請問捷安特早期的鋼管車如果原本是裝27吋輪圈的,現在換成700c的輪圈後是不是一定會有輪胎與車架間距離過遠的問題(功能沒問題 純粹是視覺上怪怪的)? 但是我看網路上好多前輩整理過的捷安特老鋼管,換成700c的圈之後,和車架及c夾間的距離還是很密阿? 還是很好看,請問這到底是為什麼阿? 可以怎麼解決呢??
是不是再換回27吋的輪圈阿? 但是27吋的車胎好像都沒有跑胎喔??
以上拙問,還請各位高手指點迷津壓~~~~~!!感激不盡!!
原車的C夾也可以精準夾至新的700c輪組。建議樓主版上找找型號相同的老車改裝分享文。
有些車友更換時需要換「長C夾」,以使煞車正確夾到輪框。
我遇到比較麻煩的問題是:
1.座管是26.6,座桿難找,解決方法是暴力將座管內壁銑薄,用26.8座桿。
2.後輪用快拆,用力踩踏會鬆脫移位,解決方法是用舊式金屬快拆,死命鎖緊。
3.為了後輪容易安裝不移位,後下叉溝槽還塞了顆6角螺絲。
詳細過程請見:公路車初體驗-老鋼管小橘
▼原車是27 1/4 ARAYA輪框

▼現車是700c手編小版框

不羈的靈魂,明天要去哪裡流浪?
yinyuanyin wrote:
您的車很漂亮!您真是太幸運囉!
謝謝您的誇獎~

俞大有提過,因為這批車架後下叉寬度是133,本來就適用700c輪組,可是當時通勤車等級市場用的大多是27 1/4的ARAYA框,為此,我的原車後輪還有墊片螺絲哩!
我的猜測是,Roadace的C夾Range還蠻足夠的,可能一開始27 1/4的框會調得更上面些。
換成700c,還在調整範圍內,所以夾得到。
其實比較一下上面兩張圖,的確發現700c的輪框小了一點點,稍稍遠離了一點車架。
後輪則是後下叉有溝槽可微調距離。
▼因Roadace原來車架設計後輪是鎖螺絲,所以溝槽沒有朝下~

▼為了適應不同尺寸輪框,左側溝槽比較長,可以調整,為了好對齊,塞了顆六角螺絲(很緊了),並用束線確保(以防萬一)->我猜這是為何後輪兩者皆可裝的主因

老車有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速別較少(飛輪大多6、7速),所以下叉長度是126,且用鎖牙式飛輪。
新的花鼓則多是快拆,支援卡式飛輪,因此動輒牽一髮動全身。
因為小弟幸運有車友相助,所以全部改啦!
俞大在老車這一塊素有專精,建議可以問問他喔!
不羈的靈魂,明天要去哪裡流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