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也只是個騎了幾個月公路車的新手

而導致後來需多花錢換車架的不甘心

希望藉此文章讓其他正決定要加入公路車世界的新手們能了解事前fitting的重要性

事由:
在幾個月前,當小弟我決定要買部公路車來騎乘後,心情就再也停不下那股興奮感



路車不比一般腳踏車,不管是車架、龍頭、把手、座墊、曲柄等零組件,或是不同廠牌不同等級零件的
差別都有許許多多的學問,而雖然討論文章看了不少,書也翻了好幾本,但都不敵一股腦等不及想買新
車的澎湃心情


錢公道的店家後,就帶著許多"小朋友"前往:然而到了店裡告知老闆要買車,他當然相當熱情的幫顧客介
紹,而在鎖定車款後,首先得要看看店裡有沒有合適的車架尺寸,只記得老闆大致問了我的身高,就說
我大概需要怎樣的尺寸,至於跨高呢?剛好店裡有部差不多適合我的成車,老闆也只要我跨在上管上看看
距離如何(沒量跨高,憑感覺),在覺得適中後就決定是它了

座墊高度(憑感覺),坐墊設定是否需後退前進也沒調,便要我到路上兜幾圈,老實說當下實在感覺不出
來

老早都不知藏在腦袋何處了,最後當然是開心的牽著新車回家了囉!!
爾後,只要看天氣沒下雨都會到河濱腳踏車道練騎,想當然剛騎公路車都不太能適應,加上很久沒
運動,一趟騎乘下來真是腰酸背痛累翻了


考後,理所當然替自己量了一下身體各部位的長度寬度(我說的是軀幹四肢),並參考fitting後的數據,
從座墊高度,座墊前後,龍頭高度、把手角度,座墊和龍頭的落差......等等都有稍作調整;在後續上路
騎乘後,確實有一定的幫助,不過由於小弟我身體感受較為敏銳,因此仍是覺得不妥,為了長遠的騎乘
著想和擔心不良姿勢可能延伸的傷害


一次完整的fitting,才發覺自己在家作的測量幾乎是瞎作

平均值高出許多,因此原本的車架的確太小,導致軀幹伸展不足,就算坐墊已退到底外加長龍頭也只是
治標不治本


感想:
最後,我認為為了長期的騎乘(我想大家都是有心騎車的),千萬別忽視fitting的重要性

自己在家不專業的測量(尤其沒有旁人協助),也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另外,網路上有許多詢問該購買
何種車架尺寸的討論,都是以身高和跨高來作初步依據,這其實真的不是很正確,例如沒去過fitting的
一定不清楚跨高是如何測量,也決不是找個桿子輕輕跨在上面而已,而是要模擬實際作在座墊上的緊
度,這樣測量下來其實就差很多了,不僅如此,軀幹長度也是很重要的依據,例如有些人身高不高但是手長高於平均值,那所需要的上管就得再長一些,另外,長有人說買小尺寸的車總比買大尺寸的車來的
保險,但我想說的是這都不是好方法,而是依照身型買到適當的車才是正確的觀念,當然還有許許多多該注意的,因為小弟也不是專業fitting技師,所以沒能說很多,總之身體尺寸和車架可說是牽一髮動全
身的關係,當然也許會有人反映說又不是要訂做車架,何必搞得這麼複雜呢?但我想就算是成車,你仍是
需要找到最接近適合自己身型的尺寸,且既然車友們已決定要轉戰公路車,那就一定要了解公路車不像
過往所騎乘的車種一樣,在舒適性方面當然不如有避震的車好,且長途騎乘不適合的車架也會讓身體疲
倦感和不適快速浮現,而如果想以休閒騎乘為目的也行,但選錯尺寸只會讓休閒變的不自在。總結來
說,對於還未選擇車子的車友,我建議一定要找有簡易fitting器材的商家或是更專業一點有全套設備
fitting的更好(現在有許多只賣車,卻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店家...,小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量身
過後再選擇車架尺寸,這樣不僅才能真正體會到騎乘公路車的樂趣,也可大大降低買錯車架尺寸,又得
要花費一筆更換車架的不甘心(小弟我又是個活生生荷包大失血的例子

了車子,但卻跟我一樣怎麼調都不對,且對車架尺寸有懷疑者,其實也有兩個解決方法,第一請完全忘
記我的文章,繼續快樂的騎車,第二去作完整fitting,但要有更換車架的心理準備,且要記得是"車架
要適合人,而不是人要適合車架"。其實我的新車架雖已選好,但由於還沒組裝完成,所以無法得知到
底有多少差異,但最近好像很多人想換公路車,我實在忍不住想要提醒還沒買車的大大們多注意一下,
才上來寫這篇文章,當然我還有許多相關知識不熟悉, 或是文章內容有誤,也希望能有更懂得公路車的
前輩能給予指導。[加油
]ps:雖然換車架荷包大失血,但是幾乎也等於換了一台新車,心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