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不是看框因為框可以換呀!主要是看車架和夾器!然而也可以說完全是看車架!因為車架當然會設計成搭配符合該車屬性的夾器!(....這句連我自己都快看不懂...但是文筆不好沒辦法!)要看座管角,鏈支長,和鏈支的形狀不過光看數據而沒有拿車來對是很難判斷地!然而不少廠牌都有標示上限!通常比較純種的rb我們叫他Road racing多半不會超過26,了不起28...還有...依據經驗...只要不卡到車架和夾器超過建議數據一點點是可以裝置但是泥土會卡在夾器或者中變束環等地方至於板主提到了公路越野車(cyclocross)依照車型不同38c~45c不等這種車種因為鏈支長和吊式夾器的關係不會有上述的卡泥問題不過倒是有可能泥巴卡到鏈支踩不動然而若有看過cyclocross比賽片段...就知道這比賽是不會有長坡段的多半是半人工的場地繞圈跑比賽時間1小時上下因為上述因素所以多用重齒比,極重爆發力的比賽...若用來爬公路又不用三盤那真是自虐狂一枚!
d728607 wrote:要練腳力那還不簡單買...(恕刪) 觀念錯誤。登山車的出力方式跟公路車截然不同,如果我跟你現在相同實力。然後你換登山車練一個月,我騎公路車練一個月,練習的強度相同。一個月後我們一起騎公路車比賽,我還是比你快,因為你沒有腰力、沒有騎姿、沒有正確的踩踏技巧。踩踏的練習是沒有終點的,一輩子也不可能踩到完美,用登山車去練,只是稀釋了練習公路車騎乘的時間。不過,訓練心肺跟特定肌力,登山車確實是很好的選擇。
秤子kevinwang wrote:加粗輪胎 跟加重齒比效果 不知道差異多少?如果效果相同的話............那進個檔.不是比較經濟嗎? 這問題我也想過。的確是加重齒比就可以提升強度,但是這樣練習的前提,是以相同的時間來看。例如你用 50/17 踩1小時,迴轉速平均100,跟50/15 踩一小時,迴轉速平均100。這樣看起來,的確是50/15的強度較高。可是你如果是用距離算,那你原本用50/17 RPM 100 踩一小時的路線,很可能用 50/15 RPM 100,只要48分鐘就踩完了,那這樣你的強度並沒有提高,EM 會變形成為 T 或是 S 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