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mark wrote:其實我覺得台灣人去歐...(恕刪) X 同學這樣一講 我好想懂了一些道理....附代一提....我09年Campagnolo - Centaur...後變還是變不準lag上檔位...空轉....有沒有車友有成功解決此問題阿 幫幫忙.....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833940&last=8953548
boies wrote:小弟之前一直以為POTER(包包品牌)是日本貨....(恕刪) 這個咩....你的以為是正確的喔!!!Porter 包確實是日本貨!你說的台灣貨是 International porter.關於 Internation porter 的起源,網路上很容易找到,跟這裡主題無關,我就不多說了~以我個人來看,International porter 的經歷可是不值得一提呢...
對對.小弟說的就是 International porter.我之前以為 International porter和 porter都是日本的.因為實在是長的太像了.買了才知道不一樣.且店員還說日本設計的阿~~一整各.不過品質也算是不錯.只能說自己功課不夠.回歸正題小弟最近買一付KUOTA的眼鏡.裡面有五組鏡片可以替換.一整各讚
我想這裡許多人只是覺得有種被遺棄否定的感覺吧....一種, "若是靠台灣資金出生且在台製造的品牌為何不敢大聲說是來自台灣"的感覺....這種東西很難講是對或錯只有消費者的kimochi爽不爽而已...我相信一個正常國家的法律不可能禁止商人拿資金去國外創設品牌, 況且(我是個局外人...)若kuota的設計部門大多是義大利人, office 也設於義大利, 也掛牌於義大利, 營利所得稅也繳給義大利政府...那我覺得 in spirit 它就是個義大利公司...商人無國界...哪個國家都一樣這年頭,大家嗎都在委外製造, 比較有爭議的只是行銷手法而已...象許多大賣場的餅乾明明就不是在日本製造, 包裝卻都打大大的日文,原產地都寫小小的, 甚至被標價/內容貼紙貼過去...阿為啥製造商要這樣做...呵呵...國家品牌image輸人家...就這麼簡單...這種不太透明的情況在單車界裡還不是一堆? 眼睛就睜大一點摟...經營品牌是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消費者指名想買個有在長期經營的品牌時也應該要付出代價... 想買打著義大利旗子的車就應該要付出比一台打著本土旗幟的車還要多一點的premium給經銷商....不爽台灣的國家品牌一定就要比國外還沒價值的話....就不要一天到晚嫌G, F, M 貴, (我自己也不信他們的車會比國外大廠來的差), 有建議就寫給他們, 有問題就好好溝通不要一下就破口大罵....(講句公道話...g牌的配備也真的有點鳥..自己做那麼多配件...好歹也讓人能自選龍頭及把手尺寸吧) 要付出跟國外一樣的premium的話, 我也寧願給一家台灣人創辦且有在本國投資直營體系, 創造就業機會, 並在國內繳稅的公司也不想給貿易商/經銷商這類的中盤商(y拍的水貨哥, 不好意思..小弟服務於製造業, 對中盤商有種又愛又恨的情節...我還是會跟你買fizik arione的...)不過...若哪天中樂透或有特支費的話我也想買一台Bianchi
nice2943 wrote:我想您也誤解了吧Kuota車架在臺灣Martec公司生產,和Kestrel相同。Kuota是一家名叫Sintema的義大利的產品。Sintema負責設計車架,而製作任務在臺灣完成,產品則主要行銷歐美和澳大利亞。(恕刪) 原來如此, 怪不的我的Kuota附上的把手是 Sintema 的品牌. 而其它零件如座管, 龍頭與曲柄還是打了 Kuota 的Logo.To:樓上小鄭Louis 大大 :G公司也是畢昂其的代工廠之一, 歡迎加入愛台灣行列.
kafka2004 wrote:以車架線條,塗裝等設...(恕刪) 個人不太能認同台灣人沒有設計天分的說法。台灣在設計上或許還未如某些設計工業較先進的國家,那是觀念和教育養成待精進,投入在設計產業的人才還不夠多,但要說沒有「天分」就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