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GCN的前職業車手及另一位前車手David Arthur都表示,如果是從回賽道比賽,那25c的管胎,開口胎會是首選,硬,巔都不是問題,畢竟他們的訓練強度就是能夠承受極端的體能極限,且有龐大的車隊後勤支援,確保輪胎的狀況。但現在的一般騎乘,他們都改28c的無內胎了,畢竟不是天天上凸台,騎的舒適才是最好的選擇。至於現在框胎廠會主推寬框,無內胎,絕不會是沒做過產品評估就推向市場的,至於好壞,就看大家自己的選擇吧。
本人上個月才入手公路車,配的是32c的胎,騎帥不騎快,騎的安全舒適就好。28c無內胎的外胎也準備好了,目前在等碳框中,等升級好,有機會再來分享。
巴啦巴啦碰! wrote:
而c夾的系統
最初我擔心輪匡煞車到報廢這件事
在我騎了這麼久後發現根本是多擔心的
原廠匡的壽命遠超過我的預期
鋁框壽命其實很飄
一般來說鋁框壽命可達5萬公里
但若你常騎山路,頻繁煞車,降到2萬公里以下也很正常
而台灣是多山的海島地形
除非去龜河濱車道,不然出門想要不碰山路基本不現實
另外一個影響要素就是煞車皮
不同材質的煞車皮,磨擦係數會差很多
有些煞車皮還會卡東西,比如卡砂石或鋁屑(輪框會因氧化腐蝕等原因掉屑)
那就會變成石頭、鋁屑在磨輪框,非常的傷
另外就是有些特殊鋁框,表面會進行陽極鍍膜,然後連煞車邊都鍍了
這會讓輪框的煞車邊壽命變得超級長,比其他輪組長出三~五倍以上都不意外
上世紀70年代法國的wolber輪框就是這種產品

全框陽極,連煞車邊都鍍膜了,使用壽命極度變態
我就一組這個車框
重編過好幾次,以前老鋼管在用,目前鋁車在用
使用里程已經超過二萬公里,煞車邊上的陽極鍍膜都還沒磨掉一半


JW75 wrote:
怨念大講到一個重點,就是騎乘體驗。確實28c的胎可以用更低胎壓、更吸震、外騎時路不平還更快。問題是每下踩踏都遲滯,讓我從出車開始一路幹在心裡直到騎完。與其這樣我寧可繼續用25c高胎壓,享受每下乾脆清爽的踩踏,心到就力到、車到的愉悅。我騎車是這樣,公路車嘛,設計上就是沒避震,路不好震一點、慢一點我都能接受,但騎公路車圖的就是個爽字,犧牲舒適性來換踩踏的效率跟快感,如果要避震每下踩踏都遲滯,那我一開始買登山車就好幹嘛騎公路車。

我是用這個胎,都打到105-110psi,應該不算很低胎壓吧,理論上寬胎高壓會很顛很硬,不過這樣的配置整體的舒適度我很OK(應該是因為我慢XD)。我想即便是同胎壓,不同品牌型號的輪胎對騎乘路感應該都有所不同。
可利呼大大在影片說:

比起碟煞車的保養費用,輪胎才是比較花錢的吧? 而且聽說這種胎甚麼都好就是超不耐磨,我是騎得少但應該也撐不了多久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