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公路車該買框煞or碟煞?

理論上來講 碟煞比較好

但後來騎久發現公路車上的碟煞不知道為什麼都不是很給力

連挖地瓜都是一樣(跟我的登山車差很多)

就連換檔這件事都變得怪怪的

油壓變得太輕導致變檔都會連同煞車一起按到

但這是因為我習慣舊式系統的關係

另外我也覺得車子變得好沈重的感覺

而且會有沙沙聲很討厭


而c夾的系統

最初我擔心輪匡煞車到報廢這件事

在我騎了這麼久後發現根本是多擔心的

原廠匡的壽命遠超過我的預期

平路我也在趁跳水買了夢想款板輪

煞車用更少

我猜在用個10年都還能用吧

但結論我其實還是推薦碟煞

因為c夾的煞車力因天氣因素真的差異太大

反正掛兩個水壺候車都很重...
CONA24

大概騎個5年新框新科技出來了,舊輪組也想換了;不少東西是想換而不是壽命到了。

2022-06-26 19:20
拉拉補給讚

拿公路車的碟煞跟登山車比是不是哪裡怪怪的?煞把力臂握距、手握的方式、碟盤大小、來令片材質面積都會影響你的煞車力道啊!

2022-06-26 19:35
從煞車戰到胎寬了。拿職業車手的身體條件來對比一般車手似乎不太妥當吧,我敢說,讓皮卡丘騎ubike上武嶺,一定比我騎公路車還快 。事實上,全世界的職業車手跟一般的自行車騎士的比例是多少。或是說,要參加各種賽事的人比較多還是參加活動跟騎健康的比較多。車廠在商言商,一定是往多數的消費者的需求去推產品,君不見現車廠的一級車架也不再強調硬度而是效率與舒適共存。

如GCN的前職業車手及另一位前車手David Arthur都表示,如果是從回賽道比賽,那25c的管胎,開口胎會是首選,硬,巔都不是問題,畢竟他們的訓練強度就是能夠承受極端的體能極限,且有龐大的車隊後勤支援,確保輪胎的狀況。但現在的一般騎乘,他們都改28c的無內胎了,畢竟不是天天上凸台,騎的舒適才是最好的選擇。至於現在框胎廠會主推寬框,無內胎,絕不會是沒做過產品評估就推向市場的,至於好壞,就看大家自己的選擇吧。

本人上個月才入手公路車,配的是32c的胎,騎帥不騎快,騎的安全舒適就好。28c無內胎的外胎也準備好了,目前在等碳框中,等升級好,有機會再來分享。
俠客中的俠客

isohera 前提是要先把胖胖胎,雙避震車騎上坡頂吧 😄😄😄😄

2022-06-27 10:52
isohera

俠客中的俠客 載上去阿,框煞下坡可以座車,位啥碟煞上坡不能座車.....公平阿,物盡其用....

2022-06-27 15:47
其實我不太好意思說

前面提到碟煞是新手的福音 其實再正確不過

北部休閒騎來騎去 路上看身材與迴轉就知道是不是高手

那些被我歸類成高手的 幾乎都是c夾車居多

反之菜比八碟煞車比例高很多 也包括我自己 哈哈

我反而覺得可以用c煞 有自以為高手的feel
luftbubi

上把高度根本跟制動力夠不夠沒關係

2022-06-27 10:57
lukesuns

其實,年紀到了40UP…競賽那一類的就別想太多,能騎的舒適、安全、騎帥?就夠了,然後再買一輛看不太出來是電動公路車,足矣~

2022-06-28 9:07
巴啦巴啦碰! wrote:
而c夾的系統
最初我擔心輪匡煞車到報廢這件事
在我騎了這麼久後發現根本是多擔心的
原廠匡的壽命遠超過我的預期

鋁框壽命其實很飄
一般來說鋁框壽命可達5萬公里
但若你常騎山路,頻繁煞車,降到2萬公里以下也很正常
而台灣是多山的海島地形
除非去龜河濱車道,不然出門想要不碰山路基本不現實

另外一個影響要素就是煞車皮
不同材質的煞車皮,磨擦係數會差很多
有些煞車皮還會卡東西,比如卡砂石或鋁屑(輪框會因氧化腐蝕等原因掉屑)
那就會變成石頭、鋁屑在磨輪框,非常的傷

另外就是有些特殊鋁框,表面會進行陽極鍍膜,然後連煞車邊都鍍了
這會讓輪框的煞車邊壽命變得超級長,比其他輪組長出三~五倍以上都不意外
上世紀70年代法國的wolber輪框就是這種產品


全框陽極,連煞車邊都鍍膜了,使用壽命極度變態
我就一組這個車框
重編過好幾次,以前老鋼管在用,目前鋁車在用
使用里程已經超過二萬公里,煞車邊上的陽極鍍膜都還沒磨掉一半
怨念聚合體 wrote:
我用過20C、23C(恕刪)


怨念大講到一個重點,就是騎乘體驗。確實28c的胎可以用更低胎壓、更吸震、外騎時路不平還更快。問題是每下踩踏都遲滯,讓我從出車開始一路幹在心裡直到騎完。與其這樣我寧可繼續用25c高胎壓,享受每下乾脆清爽的踩踏,心到就力到、車到的愉悅。我騎車是這樣,公路車嘛,設計上就是沒避震,路不好震一點、慢一點我都能接受,但騎公路車圖的就是個爽字,犧牲舒適性來換踩踏的效率跟快感,如果要避震每下踩踏都遲滯,那我一開始買登山車就好幹嘛騎公路車
拉拉補給讚

因為公路車比較帥又比較快啊!我以為騎公路車是圖一個快跟帥字,說25c比28c快的沒拿均速表出來都是在耍流氓[XD] 28c就比25c快?可立乎有整理23-32c滾動阻力的大小噢!

2022-06-26 21:12
CONA24

對啊,買的是那個型。快不起來至少有師過。

2022-06-26 23:42
兩台都買阿

超輕量C夾登山型的
武嶺上去座車下來那種

碳纖碟煞板輪 空力車型
雙塔用加上全地形
(重新編輯)
可利呼影片中有個重要細節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

線拉系統非常重要的一環:外管

剎車外管剛性不夠 剎車手感會明顯變差

而外管越長越明顯 所以全通管機械碟影響最大 甚至會煞不住

所以高級的外管必須夠硬挺 才能搾出最大剎車力量

所以像是da夾煞 都有配自己的高強度外管 不是沒道理


我自己經驗 :用高階一點的外管差異很明顯 後輪動不動就鎖死 但這種管偏硬不好佈局

如果用c夾碳輪 怕制動不好 這個改下去會有差的
tsuyao
tsuyao 樓主

明明寫的是中文,怎麼讀了二遍看不懂[大笑]

2022-06-26 23:59
TONY1978

想睡了 邏輯不好 有力氣再來編輯 簡單說就是硬梆梆外管很重要

2022-06-27 0:03
之前看選手比賽摔車倒了輪胎還繼續高速的轉不停,有點神奇
june-sue wrote:
之前看選手比賽摔車倒(恕刪)

立管馬達,不講武德

june-sue

我看的是後輪一直轉了大概10幾秒

2022-06-27 8:28
JW75 wrote:
怨念大講到一個重點,就是騎乘體驗。確實28c的胎可以用更低胎壓、更吸震、外騎時路不平還更快。問題是每下踩踏都遲滯,讓我從出車開始一路幹在心裡直到騎完。與其這樣我寧可繼續用25c高胎壓,享受每下乾脆清爽的踩踏,心到就力到、車到的愉悅。我騎車是這樣,公路車嘛,設計上就是沒避震,路不好震一點、慢一點我都能接受,但騎公路車圖的就是個爽字,犧牲舒適性來換踩踏的效率跟快感,如果要避震每下踩踏都遲滯,那我一開始買登山車就好幹嘛騎公路車。




我是用這個胎,都打到105-110psi,應該不算很低胎壓吧,理論上寬胎高壓會很顛很硬,不過這樣的配置整體的舒適度我很OK(應該是因為我慢XD)。我想即便是同胎壓,不同品牌型號的輪胎對騎乘路感應該都有所不同。

可利呼大大在影片說:

比起碟煞車的保養費用,輪胎才是比較花錢的吧? 而且聽說這種胎甚麼都好就是超不耐磨,我是騎得少但應該也撐不了多久了....
isohera

K925...550塊舊用到翻過去了....路感不好?我騎得慢沒感覺,你們騎快比較在意

2022-06-27 8:53
Ahoo Chen

閃電牌的比較細,之前買25c裝起來跟23c差不多。煞車下去果然很飄

2022-06-27 12:58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