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義大利鋼管車特性?

法拉利我相信台灣做不出來
台灣的單車品牌都能設計出來
在一級賽事比賽了
鋼管車的設計應該就沒有如此高科技吧?
管材進口就好了
何況台灣鑄造技術本來就比不上工業先進國家
許多人把單車製造想像如法拉利等名車如此奧妙
台灣的鋼管車品牌或許在文化及商業考量之下
沒有歐美品牌在工藝上的諸多講究吧


jaycokin wrote:
想那麼多幹嘛~有錢有有錢得玩法~沒錢有沒錢的玩法~




這句很中肯。

知道得越多,不一定是好事,到最後都是跟子彈有關。

玩這個東西,很多時候跟"騎車"是沒有直接關係的,而在於歷史文化,和個人的偏好。




再次感謝後續回文的大大們及私下PM我的幾位大大.您的文章真的讓小弟
受益不小!真的很感動有這麼多願意無私分享的鋼管好友!!!

首先我買車一定不是單高掛牆上看漂亮欣賞,雖然我常在家裡看車看到發呆,
但我是個落實執行者,有東西就要發揮它的功能與極致.就好像我以前是個網球
選手,我喜歡前比利時球后Henin.我買了她同款六支球拍,有同事都會笑我
你買那麼多相同球拍做什麼?我只有笑一笑,因為我很喜歡她;但於另一面,我
的球拍每支都會打,且我都會記得今天打哪支,明天就打另一支(增加線的耐
用度,因為以前一條線大概只能打三天~一個禮拜就會斷,穿線又得花時間與金錢)
.直到自己的球袋實在是太重才又拿二支便宜割愛陷害同事來學打球...(自己還得
充當免費義務教練,呵!)
不過我樂此不疲,充份發揮小惡魔的精神->"勸敗",只要是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
我都很樂意投入其中.(這可能要歸於我自幼有嚴重氣喘,身體狀況很差,直到開始
從事網球運動後才改善有關.)

也謝謝有車友提出想換車的好意.我說過,每部愛車都是車主的寶貝,換車有一定
風險存在,畢竟不是自己的車,萬一出了狀況對原車主將很難交代與過意不去.
所以婉謝了您的好意.

至於路感,我所指的路感很單純就是騎起來的感覺,操控是自己要的那種Fu,不
是所謂的好操控或性能or速度很讚!而是騎起來會讓你自己有一種"想再多騎一
段路"的那種"愉悅心情"!應該有車友懂我在說什麼吧?! ^_^ || ..不好意思小弟
文學造詣很爛,不太會形容耶 ~

其實有Lug增加鋼管車的美,沒Lug有素雅的大方,我自己的重點在:
1.車子騎起來的感覺是自己的菜嗎?有Fu嗎?
2.塗裝與顏色是自己喜歡的樣式嗎?(這點我較膚淺,因為我是外貌協會的.)
3.車子曲線與幾何讓自己會想一看再看嗎?
4.前叉與車架褡嗎?彎把,頭腕,座桿是較一致性的外觀嗎?
5.只能搭Campy系統.(鋼管車我的最愛系統)
6.車架盡量落在自己預算內.(這點是原則,但以車子的保值性而可以有些彈性,因
將來我走後想留給孩子,而孩子也說長大後要騎爸比的車~因為他們每天起床都會
看到我一早騎單車打完球回家的樣子與印象..)
7.以目前文章分享與自己的消化,或許不一定得敗義大利鋼管車,亦考慮其它國家
的鋼管車甚至如果有好的國內較經典的鋼管車也不排除(Asahi大大曾提到一心
這個鋼管車廠.讓自己有點興趣想多瞭解一些.)

Asahi大大所說,老鋼管的生命我能體會.畢竟如果一支車架是一位師父獨立完成,
那都將是個藝術品與獨一無二.不管這車架是有多好或多壞,它都是唯一的一支.
因為每次燒出來的車架即使從同一位師傅的手中誕生也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至於重量問題,我相信除非是新鋼管,不然要落在8~9kg應該都有點難度.所以重
量問題先放一邊,因為我不是要去尬車的,要尬也尬不贏時下年輕人啦!!

至於遊魂大大說的肺俯之言,小弟已經有體認,因為小弟就是有那種買了還想再買
的傾向,所以才會想多聽聽大大們的分享,一方面可以讓很多想敗鋼管車的新手有
篇文章可供參考;一方面可以免去自己亂走一通,到頭來花了一堆冤枉學費,倒不如
以01上大大們的寶貴意見分享來得知自己真正較想敗的車款到底比較像哪款車....

因為家中最高記錄同時有過三部公路車已被家裡女王給白眼,她雖然支持我運動,但
不能接受家裡擺三部以上的單車... ^_^ || 所以我得慎選,畢竟還得賣掉家裡這
二部愛車才有可能換得一部自己真正喜歡的好鋼管.不過我會相當克制自己的慾望,
在上網看車時,多獲取一些前輩的心得才是將來不走冤枉路的好方法.也很感謝遊魂
大大這麼忠懇的建言,小弟受用不少!!!感恩呢 ~

知道的越多花越多,基本上是非常可能的.不過還好小弟經濟壓力頗大,所以不太
可能敗入很高單價的東西或買二部以上的好鋼管(消費不起).有底限在,所以只能
在有限的預算內盡量達到自己要的目標.

至於對KHS的印象全來自於先前看到它的成車,很多焊道與烤漆非那麼的優.不過
看到有大大Post KHS鋼管照,又好像真的還不錯.

Anyway,我感激回文的每一位大大您的無私分享,就算是吐槽也可以讓人學到不一
樣的東西.

我是Russell.(整晚照顧晚上發燒的寶貝,他終於入睡可以抽空上來看看回文了).

^_^

lae wrote:
再次感謝後續回文的大...(恕刪)


露天一台TOMMA白武士完全符合您的需求

我來看的話還算蠻划算低 車況看來很新(依我看這台再省也要花11萬以上)

整車8萬多.還可以殺殺看~ 就是看FIT合不合

這台車大約適合168-171左右 跨下約76-78




tecno測試文

在鋼質車中管壁算是薄的一款車.
跟上一款[sintesi]比起來 反應更加靈敏
加速時可以體會到活用材質特性的踩踏感(不過跟現在大口徑薄壁式設計的鋼管車相比 只能算普通)
直線行徑穩定 過彎時由於整體車架較軟
所以動作必須大一點
吸震性能只能算是一般 不能因為鋼質車架就放寬標準(意思是sintesi更具有傳統鋼管路感.但重量略重)
對於獨鍾過去美好傳統的公路車玩家而言
這款車具有不凡意義~

整體就是鋼質車所具有的味道
不過剛性較[sintesi]強一點(幾乎勢均力敵)
而且比預想中更加有韌性 踩踏感紮實
適合用來攻略山路
只不過如果用來參加 計時賽 競速賽 在這時代應該佔不到什麼優勢~
操控性能順暢敏捷 不會拖泥帶水
在日本 tommasini已嚴然是鋼管車的代名詞
雖然產品線中也有碳纖車 這樣的形象策略非常正確
在外觀上看起來就是很有義大利車的味道
根本就是為了喜歡鋼管車的日本人而生~

測試分數(滿分5分)

剛性表現 4
控制性能 4
煞車性能 4
轉彎性能 3
啟動性能 3
吸震性能 4

https://vanson03086.wixsite.com/website
總算有人發表對特定車種的評價
讚!!!
沒有騎過也可以想像一下
asahichang wrote:
最後我常說~鋼管車對我來講,他是兩個不同心情的面向
一種是老鋼管,他是單軸夾器、
下管變速撥桿、五飛至七飛,無論他的過去戰績多輝煌,
她對我都屬於鑑賞尤物,是騎出去吹風曬太陽喝咖啡。
一種是新鋼管,他是雙軸夾器,煞變整合甩把,八飛至十一飛,
無論他的品牌多崇高,他對我都屬於運動器材,是騎出去運動流汗喝電解質飲料。

ASAHI大哥的見解,真是讓人佩服。
小弟從來沒有機會擁有一台古典鋼管車,很羨幕。
對我來說,古典鋼管車,是一種工藝展現。
就某些性能上,或許不比現在工業進步生產的車種。
但對於車主情感上的滿足,真的無法言語。
見過一些年過40的車友,他們說.....古典鋼管車,是他們年輕時的回憶。
這種感覺,沒有經歷過的朋友也很難理解。

工業量產 V.S 工藝展現
一直都是現在社會人們難抉擇的問題~
祝大家都藉由騎車上得到滿足。
非常認同!!
asahichang wrote:
我的學經歷是跟政治有...(恕刪)
自然之筆的純正筆觸.....http://blog.yam.com/hsien28
術品台灣真的比不上國外別懷疑
不然為何還那麼多人要在國外學習
台灣的叫量產.複製(以鋼管車來說)
現在碳纖維車沒所謂得藝術就只有數據
我要簽名阿真怪幹麻要寫50個字阿玩一下東西還真麻煩 我只是想來看看沒想到都要填寫50ㄍ字好難喔我要填寫50ㄍ字我要填寫50ㄍ字
jaycokin wrote:
術品台灣真的比不上國...(恕刪)

鴨子
有些人就是陷在數據裡
技術到藝術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餐廳廚師煮的就很好吃

他們用的材料比婆婆媽媽買的新鮮更好?


技術的昇華是藝術
http://img440.imageshack.us/img440/8767/1013jo.jpg
a119722 wrote:
鴨子有些人就是陷在數...(恕刪)

,,,,,,,,,,,,,,,,,,,,,,,,,,,,,,,,,,,,,,,,,,,,,,,,,,,,,,,,,,
古典音樂是藝術 現代音樂也可以成為藝術 每個人都會有意識形態 都會有偏愛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