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不同於 allez 一台全內線漂亮的鋁車

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c8bafe91-b842-452b-9f2b-3a4f9f7d8bca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很久以前的事了吧.財報沒有.也沒註冊子公司,海外4家公司也都冠美利達的名字

2023-02-16 18:12
建議樓主,不懂不要裝懂。

上市公司都有年報。美利達有關聯企業 SBC 35% 股權寫得清清楚楚。

"本公司自 1988 年成立美利達德國子公司起,自有品牌 MERIDA 即成
功進入歐洲市場,截至目前已在歐洲投資設立 12 家公司;在美國投
資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在日本及韓國分別投資設
立宮田自行車有限公司及美利達(韓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陸除在
深圳、山東及南通設廠生產自行車外,為拓展大陸內銷市場,已在各
地成立 16 家分公司;全球各地 60 餘國亦有專業代理商,本公司自行
車全球銷售網至此構建完成。"

投資人資訊
Komii Toy Reviews

照這個邏輯,勞斯萊斯就是高級 BMW,保時捷是高級福斯。太好笑了,你 911 GT3也不過是我高爾夫的師兄,哈哈哈哈哈哈。之前連 Bugatti 也都是高級福斯喲...

2023-02-22 11:40
Komii Toy Reviews

Lexus 是 Toyota 創立的,目的是要墊高 Toyota 產品的品牌價值而已,也就是個貼牌的 Toyota。但是美利達是投資 Specialized,兩個完全是不同的關係。

2023-02-22 11:44
美利達的確是有持股Specialized的.

美利達在2000年初時幫Schwinn與Specialized代工, 後來Schwinn進行破產重組,導致美利達代工損失. 過不久,Specialized財務也發生危機. 為了止血, 美利達決定幫助, 所以2001年入股Specialized(19~20%的股份), 讓它免於倒閉, 也讓美利達的代工業務能夠順利維持, 直到今日. 由於Specialized到現在仍然不是公開上市公司,所以相信美利達仍然持股相當大的一個比例, 雖然大老闆Mike Sinyard仍然是最大的股東.

美利達在技術設計上有參與多少? 不得而知. 一般仍然是相信Specialized本身在主導研發,美利達只是代工而已. 由於Specialized的銷量在美國已經是老三(老大是Trek, 老二是Giant), 而且跟Giant的差距很小, 所以美利達代工自行車在美國的佔有率也很大. 但是由於投資Specialized的結果, 有排除條款讓美利達不能以Merida的名字在美國銷售, 所以現在Merida僅存在於歐洲以及其他地區, 但不在美國.
SimonW

就差不會飛天又遁地了xd

2023-02-17 13:22
meridian

單車李, 表中還有tarmac sl7的數據啊, 前叉剛性還比sl6低, 坐管舒適度則是提升一點點

2023-02-17 23:29
To 單車李大

踩踏的效能也非單車架就可以定論的,要斷質材或結構之間的差異那只會喋喋不休,再說到即便新款Allez的剛性再升級,又如何知道是因為焊點還是重量所致?抑或不過就只是跟Tarmac SL 7一樣幾合的改款!?

我也是騎鋁車配105+自編鋁輪,而且還是被世代淘汰的框煞,但我從不認為鋁、框有什麼不好,有試過客人的車是碳車寬胎(Ultimate CF SL 7)但卻比我的車還死硬不舒服,平心而論影響單車效能、舒適跟操縱的變數太多,數據只供參考,當然我口出的言論也盡量公正客觀

而說到廠商在設計及行銷上的思維,各位大大都提出了相當專業的看法,不過對消費者而言品牌價值(忠誠)更常是深植人心,就像iPhone手機或是勞一樣~每個人玩車的方向皆不同,當然騎車的人實力展現很重要,但有預算能力的人也是他另一種實力的展現,碟煞、碳車香不香?真香!但我沒預算、身體素質也不怎麼樣,所以我玩CP值(加上改車花費為您的一半,重量7.18),也明白或許"輕"才是對我有感的方向,而且要輕在對的地方,要到6.X也不是不行,但效益實在低...

這邊的大大都常出現在各個討論中,看的出來皆是有料之人,我想言論不要那麼偏頗,彼此在討論中會得到更多,回到這篇的正題,如果這台TREK在買車時已經有出的話或許我已經圓了碟煞夢了

題外話 : 還有前面討論的Scultura Endurance 400,騎起來只比一、二萬的入門車款好一點而已~真心不推....
pyh
pyh

那個 Scultura Endurance 400 (實際上應該都能85折入手)和一、二萬的入門車比,光是 105 小手把對上 Claris 的差距,就是很划算了。更別說它是碳前叉+碳坐管。

2023-02-18 11:04
pyh
pyh

Scultura Endurance 400 和一、二萬的入門車的差異不夠明顯,大概是來自於輪組等級太差。但是認真要騎的人,這個價格帶的成車輪都會換掉,所以其實不是問題。

2023-02-18 11:08
其實把零件拆開看 閃電鋁不算貴
被叫盤是大家心裡認知問題
雖然我也有這問題
寧可買美利達鋁 然後邊騎邊幹幹叫

另一個問題是大家都在稱讚剛性
也看過嫌棄tcr太軟 稱讚閃電多硬多棒
鋼性這檔事 體感很容易感受
但對騎乘成績有影響嗎
反過來說 當tcr會踩到太軟 可以檢討是不是踩太重了
或是齒比太重
一言不合就起來抽兩下的暴力份子 均速不容易拉起來的
而幾個段坡抽車覺得軟 對整趟幾十甚至上百公里
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luis2002324

就以單車李大的身型來說不論是車架還是輪組的確需要足夠強的剛性,像我55公斤自然需求就不高、再加上孱弱的功率,自己簡單用一用省錢比較實在

2023-02-17 23:21
單車李

luis2002324 是的感謝你諒解,我的確對剛性需求蠻高,但是我也沒考慮不是每個人體重都跟我一樣😅,所以剛性每個人需求也不一樣,就單剛性allez確實花比較少預算就可以達到需求

2023-02-18 10:02
TONY1978 wrote:
其實把零件拆開看 閃...(恕刪)


如果說貴...我去年底搞輕量化 換2條SHIMANO DI2電線怎麼說
看起來成本50(我說50還算客氣了)有找 一條賣1500
還不是要買...
換下這個東西
一共省15G


原廠單線設定

改成9170含發射器..全部只用3條線連接




怎沒看到有電變使用者在嘴盤...看這利潤比多少

而換下來的垃圾
JC41 這個就是讓4條線並聯的接頭...1000
換下的5條線每條500-800不等
原價要賣3.4千的東西..拿去回收有沒有10元都是問題...
這就是技術...不要整天成本.成本的...人家就是有本事把車做的好
別家就是沒那個技術 做不出這樣的車
那能賣得貴 一定的阿.....

這就像順泰.微轉的使用者
在嘴AXS DI2 CP值好低阿.那麼貴.....SHIMANO買一套國產.陸產都能買10套了.....你各位就是國外的太陽比較圓...
一樣都是套件..一樣能煞車能變速...SHIMANO .SRAM 真敢賺.難不成你用SHIMANO .SRAM 車會飛?


我只能說等其他家做出來再來嘴也不遲
中高階以上的單車就是盤, 這大家都是知道的.

Shimano Di2線貴得離譜這是眾所皆知, 我早在兩年多前在這邊討論就說過了. 更過分的是,現在12速出來之後,連Di2線也換了(新的是EW-SD300),兩種線不能互容, 盒子除了型號以外也不多點額外說明, 你買了之後才知道買錯了. 拆封之後很多店家也不願意退換, 這才是嘔!

再舉幾個例子:
1. 感覺很"便宜"的Allez Sprint車架, $1700美金可以去買一台構造複雜,600cc排氣量的割草車. 我可以不用買單車,但如果我不割草, 會被社區管委重罰!
2. S-Works車架要價$6000美金, 可以去換一台Honda重機
3. Garmin現在仍然有在賣汽車用GPS, 頂級一台價格只有自行車錶1040 Solar的不到一半
4. 有品牌的車衣比起一般的運動衫貴出好幾倍的價格

其實盤也不是只存在單車界, 其他的範疇也有相似的地方. 舉個例子, 一條發燒音響訊號線或喇叭線的價格/重量比, 就可遠超黃金的價格, 用戶買了之後每個人都說成可以飛天遁地, 吊打一般線! 還有用戶在爭辯說這是純銅銀還是"假"銅銀!
june-sue

酒那麽難喝,不是一堆人把喝酒當是品味

2023-02-17 21:58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人家有本事我又造不出來.只好買了..新款還算有良心一點...線的數量變少了

2023-02-17 23:52
利口貝爾 wrote:
如果說貴...我去年...(恕刪)


天下攘攘 皆為利往。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不光SHIMANO,線材廠老闆也想賺你的錢,就像你說的這線看起來1USD都不值。他也想原廠1/3價賣你40USD爽爽賺。

問題就在於
線材廠老闆對於這東西的可行性分析的結論9成9是: 不值得逆向工程開發。
不管是投入工程師資源多寡,模具的攤提,後續的鋪貨行銷庫存。
這線材,更新換代快,市場需求小(dura ace 電變在整個腳踏車market volume遠小於1%,還要賭他壞掉或是客戶想更新)。
難道線材廠做不出來嗎? 不見得,可行性分析的結論往往都是"不划算"。
產品生產成本只佔很小一部分,前期的研發,模具攤提等各種費用就僅僅靠幾百條攤提。還不提開發完鋪完貨,原廠來個跳水價掐死你。你是線材廠老闆想,我花時間搞這搞那,就為了這點利益,還是算了吧。

SHIMANO也知道,既然沒有競爭對手,我難道還跟你客氣?
這個線材就是壟斷市場,要買買不買滾。

你買TSMC股票,這不就是他賺錢的本事嗎?先進製程噱翻你,競爭對手出來降到對手活不下去沒法攤提研發。

至於順泰、微轉,就像是車廠的ASTER,HASA,既沒有world tour車隊背書,也沒有遠超對手的耐用和性能。(儘管可能產品本身跟競爭對手就在相同的水平),但產品以外的行銷資源、通路、後續服務也遠遠不及三大牌子舖遍全球的銷售服務網路。

他們還能靠什麼打,能做的就是打價格戰搶低端市場。
想辦法在買菜車,低價車跟SORA, TIAGRA掰手腕,能偷一點105, RIVAL的市場就是賺到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6740107&p=2#86882828所以aellez沒技術嗎?還是你技術比閃電好

2023-02-18 7:27
june-sue

多包容吧,願意上來聊天的不多了

2023-02-18 7:52
單車李 wrote:
我完全不同意你們看法...(恕刪)


先聲明鋁其實是很適合做自行車的材料,Allez Sprint也是好車,我也沒有反Specialized情節。但在高階公路車的市場,鋁是已經被碳纖取代的材料,就跟鋁之前取代鋼管一樣。主要的原因是出在材料的特性。碳纖跟金屬不同,這是人造複合材料,與單一金屬材料相比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而相較之下,鋁材的技術已經被大家催到接近極限,將來能繼續發展的空間已經很有限。

首先,從強度跟剛性來說,鋁跟碳纖完全是不同等級,一般鋁材從6到7系列,他們的強度差距大概就落在3-5百帕之間。7系列強度普遍是比6系列好一點,但二者其實也沒差多遠,考量到加工容易性、壽命再加上熱處理後二者強度其實也沒差太多,目前高階鋁車的材質主要都還是以6系列為主流,而且Allez Sprint用的7075鋁,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技術了。相對之下,先別提什麼T700以上的高品質碳纖,單只T300這種入門貨強度就已經超過2700帕,T1000更是直逼6000帕,鋁跟碳纖的強度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鋁當然也可以造出剛性不輸碳纖的車架,Allez Sprint的剛性就不輸一票碳纖車,但代價就是要用更多的材料來補。目前一般一級碳車架的重量都已經降到800g內,二級碳也差不多是1000g上下,Allez Sprint的車架還要1500g,其他鋁車架重量在1500-2000g之間都算正常。

剛性及重量或許還不是最大問題,公路車業界碳車能夠完全甩開鋁車頭也不回的關鍵,還是在碳纖的複合性質,透過層疊不同等級的碳布,廠商可以在五通跟下管用強度更高等級的碳布加強剛性減輕重量,同時在後叉跟立管用較低等級的碳布讓車架能變形維持舒適性,創造出上下踩踏剛性驚人但乘坐舒適性又一流的車架。這在單一材質的鋼、鋁或鈦等金屬車架上根本無法想像。撇開成本不談,碳纖維材料的特性是單一金屬材料完全難以企及,這根本就是公路車的夢幻材質。

因此,在高階公路車市場,業界已經頭也不回的一面倒投向碳車的開發,連引領鋁車技術的龍頭Cannondale都不得不承認錯誤,CAAD從10代以後其實已經沒什麼技術上的進步了,主力都回頭擺在碳纖技術的開發。不是因為廠商不願意投資鋁車,而是因為單一金屬材料的物理限制在那邊,鋁材造車的技術已經到極限了,你再怎麼投資跟開發他也不會再有更大的進步,不管你怎麼焊怎麼處理鋁材強度就是只有這樣而已,還是來做碳車比較有搞頭,你要他硬就硬、軟就軟,而且還很輕;鋁車只能拿來當填補價格帶的次要產品,sad but true。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我倒是覺得配備都一樣的話車架沒差多少輪胎輪組重量反而更影響加速...我目前反應加速最快的車重6.5KG 而7.8KG的最拖.都一級車架爬坡車加速性反而更好..當然我FTP才275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2023-02-19 0:33
luis2002324

同意輪組說,車架的感受我覺得是能有效傳導多少踩踏下去的效能,也就是說所謂的效能越好我會形容是浪費的少,當然搭配也是一門學問,也不一定把剛性最好的都放一起就一定好!我FTP有沒有180都不知道XD

2023-02-19 13:21
JW75 wrote:
你要他硬就硬、軟就軟


碳纖就跟老二一樣

但難道鋁車就不能硬不能軟嗎?

JW75 wrote:
sad but true。


閃電口碑那麽好有什麼好sad?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JW75 ....厚度管型...都能拿來調軟硬好嗎.....例如BMC的TCC... 或者變形管..的運用...全車只能一樣硬??? ...誰告訴你的....

2023-02-20 21:17
june-sue

sad哥該不會有憂鬱傾向吧

2023-02-21 8:43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