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我前文都已經下戰帖跟(恕刪)
wikiwikiwildwildwest
你進來既然要提小緯
就趕快拿出小緯要的路段比較數據出來
不要只會貼一張好幾百k的山路來炫耀
你的思緒真的有問題
還有小緯堅持的是35k的路段時間。
這就像考試申論證明題,
請拿出小緯要的數據
你從頭到尾文不對題
老師給你零分只是剛好而已
沒順便打你屁股就不錯了
誰會尊重你,雞同鴨講
還有論禮貌,你真的沒禮貌,你進來發第一篇文說的那些話,對一個沒有水準的人,我用沒禮貌的話回你只是剛好而已
我怕你看不懂禮貌字串
阿我67樓已經說是免費了,也貼圖給你看了,
阿你是真的頭腦反應不過來喔
35歲的確很糟糕沒錯啊,真的糟糕透了
要當正義魔人又拿不出數據
這代表什麼
快點貼小緯要的數據吧你
還有你不用和小緯搞什麼制度啦
還有拉拉規定我要騎均35
01的神人真的不少,
沒有均35和資歷最好都不要發文
我不吃這套啦

路上內外胎隨車工具道路支援友情贊助, 怎麼上了01就變成衝突互嗆?
大家都是騎車, 但獲得的樂趣的方法並不相同, 不需要分個高下.
我騎車帶隊多在Z2-3, 騎遠看廣, 帶新手成長.
沒在計時, 不追求路段成績, 只怕有人落隊.
然後被小緯嗆沒數據.
今年開始用Strava紀錄一些常騎路段.
外騎均瓦就弱弱的120~140, 路段成績拚一下只比女登山王強一點.
男人太愛碰風, 有次用洪荒之力在一個小山坡拚到Strava承認的460瓦還進不了男前10.
碰風都碰輸人... 拿出來真是給人笑的.
拚著爆心跳去破PR, 經常會過度疲勞, 晚上被老婆嫌, 這不是我的菜.
強中自有強中手, 他強任他強, 跟我沒關係, 騎車自己開心就好.
幫你截圖就不用感謝我了。

良心建議有妄想症記得去看精神科,天才跟智障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沒人規定你均速要35k/h啊,總是喜歡活在自己的妄想裡這可不好。
不過我也有錯,我誤會G大說他均速35k/h了,實際上他自稱均速是:

並且35km因外在因素差距也只有一分鐘左右。為避免斷章取義之嫌故連小緯哥一起截圖:

就不說山路一分鐘內的差距了,不知道該山路的距離跟海拔。
如果要拿武嶺比喻那就不妥了,每次東西進武嶺都保持一分鐘內的差距我只能稱之為神人。
但用我小容量的腦袋瓜來思考,平路35KM含去回程也有外在因素的影響(風阻/紅綠燈),每次都能保持在一分鐘左右的差距我是不信的。
當然騎個100次挑個10次偏差值不多的數據不難,但大話說得圓不過來反而指責對方不該要求數據/證據來證明,反而扯踏頻功率%%%的我就想問你的臉不腫嗎?
更遑論之後Rafa Taiwan跳出來一連串的人身攻擊,我們就不說他是誰了。
我認同小緯哥說的不需要刻意追求平路均速,平路速度很吃風力,我並不會傻傻地將騎西濱大順風的均速當作自身的真實實力,當天的平路均速需要參照當天的風阻才有實際意義。
「不重要」是相對而言,平路均速相對瓦數功率而言是不重要的,在大逆風你爆個800瓦結果時速20k/h會覺得自己平均時速的實力只有20k/h嗎哈哈哈哈哈哈~~~
坐等Rafa Taiwan的五趟35k均速28k/h誤差一分內的數據嘿,
不然就要請01的大叔們200份雞排囉!
什麼?說我縮了?哀你說這話的時候把我解除黑名單了嗎?放心我又不會罵你哈哈哈哈~
你要花錢請大叔吃雞排是你的善舉呀,你要證明自己可以35k誤差一分內也是你的事情呀~
反正在沒證據之前不信者恆不信,想證明自己該提出證據的不該是我對吧!
喔也許小弟弟你可能不知道是誰才要提出證據的因果關係。
總之我們等你的公路車數據不要只光著用嘴跑35k喔!還是你想著用機車跑35k啊哈哈哈哈~

開分身大軍開心嗎哈哈哈哈哈哈又被黑單惹,愛嘴砲卻不敢被嘴砲啊小緯哥的小迷弟~
jcchiou wrote:
騎車出門都是交朋友,(恕刪)
我只希望久久一次 半年 一年也沒關係 ,可以看到常騎的路線
其中一段 有個小金牌出來
一群人出來騎
有時候會和朋友衝一下
然後通常後半段
少騎的朋友通常沒力了 就會陪他慢慢龜
那些真的高手
都是算實際訓練的時間
要工作 為了有效率 平日也只是撸台而已
一週也撸個至少近10小時
我相信 有試著 在家踩台 的朋友 都了解
有評估自身功率 之後的訓練
課表踩起來真的不容易
而且要 日積月累的 堅持
真的不簡單
有些人練著練著 都OT了 睡眠 工作 恢復 都會影響
或許有些人不以為然 但別輕易否定 別人的汗水
一樣工作後短暫的一小時
有人在撸台 有人刷克金遊戲獲得短暫的快感
也看過朋友因為家庭因素(老婆不肯怕危險) 沒辦法好好騎車
他願意花那零星的10分鐘 20分鐘的時間 慢慢累積
躲起來撸台 真的佩服
不管騎快騎慢 每天騎 或者每週 甚至 兩週也好
最重要的是持續 細水長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