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冒犯!如果這說或許我比較冒犯!抱歉!
CD大回答的很好!
我的觀點與解讀是不同輪組在不同場合下使用
可以發揮它最大效益為重點!
而LW的輪子以低慣量為訴求這也是正確的觀念
高框+不可調整碳纖輻條+(還有其他)
造就了這種輪子設計的特點
高框因為不去特別配重在外圈
斷面的重心會向軸心方向延伸!
反而比小圓框的重心更靠近中心
但是這兩個東西是不同性質的
小圓框比較輕重心在外強度較差
高板框比較重重心較靠近中心強度較好可以用少些輻條
高明的輪組設計者一定會考慮這些變數
做一些多變量分析
取得一個最佳化設計
兼顧各方面
或者要突顯某方面性能的最佳設計解
而因本體重量低+配重向中心集中
造就了LW低慣量的特點
也就會如CD大所言在"一些情況下"有優勢
那基本上LW的輪子適合什麼樣的狀況
大家也有個底了
而另外其實就是因為輪子輕
質量已經接近一個極限時
要再去改變質量這個參數的幅度就小了
所以我才會說慣性輪要突顯"慣性"這個特點配重要在外圍
進而可以改變輪子的慣性!
至於改變的效益如何我不敢說
這要做實驗或模擬才會知道
但一定有改變的方法
我以前就曾經說過,有興趣就去翻翻舊文章
在我的"主觀的感覺"上
有些輪組的慣性域並不只有一個
比如說在20km/hr左右有慣性的輪子
或許在40~45還有另一股慣性
但當然不比專用的慣性輪
不知道是否有人與我有同樣的感受
或許我不是PRO
才會這麼覺得吧

可惜的是國內顯少有這些資料能參考
不知道是廠商不願意測試
還是沒有人想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