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請問適合公路車的重量訓練方式


Lanxlot5475 wrote:
1.不能踩(消除踩力)
2.轉速不能過低,我是被交代最低40最高50
3.迴轉要清晰感受肌群發動



挖~您說轉速不能過低?

但您被交代最低40最高50?40~50不會太低?

難怪您都是掛大盤...

那像您說的 有那麼多種的CR練習

基本上我現在都是60~65轉在爬 其實也是ok囉?

只是您說的不能踩(消除踩力)...也就是不能向往下的力量?

第1、3點我要再好好的感受一下...

感謝您
好的教練 懂得很多 說的指令很簡單

不見的會告訴你為什麼 但是你做了一定有收穫

運動生理懂得人很多 醫生懂得更多 但是如果越說越雜 那你要怎麼練??


仔細體會曲柄的動向 一點一點的出力

就算轉速很低 四頭肌也不會爆炸

但是一定不能"求快"

因為只要一"想"快 慣用的肌群會增加力量輸出 蓋過其他你想運用的肌肉

Lanxlot5475 wrote:
教練也是要看書啊,說的更明白點,教練也是看書加上實作出來的。
好的教練不只要看書,還要看論文、做實驗、發表論文。體院的學生在教授的說明有疑義時,為求真理也是偶有爭執,並非掛上"教練"或"教授"頭銜,說什麼就一定對。教練也是有好有壞,要是遇到只是在混的,可能比一些認真研究的素人還不專業,老師何嘗不是?

當然
選擇也是一門學問
教練與老師當然有好壞之分
端看你如何選擇?
理論派~專心研究~沒有實戰經驗~(說的很好聽)
實際派~光做~沒研究分析科學理論訓練~(土法煉鋼)
就如同01分享一樣
我到底要聽誰的呢?
轉速在40-50轉之間…
可是上次大盤杉林溪後
好幾個坡不要說3X了,轉速都只剩2X
我問老師:
迴轉低到踩不動了,可以換小盤來增加迴轉嗎?
他老人家只說:
MT嘛…都要練肌肉了幹麻換小盤
我:ToT

姆,連 Krebs Cycle 都出來了,大學生物好遙遠~

L 兄與 Sam 兄說到 1 RM 或反推法與一些基本要點,不多扯。只請有心做重訓的人注意幾件事:

- 神經,肌肉,協調等(數天到數周)進步的會比肌腱關節快(六個月以上),請先能有 volume 在加大 intensity(註一)。理由跟做 LSD 之無敵必要一樣。

- 寧可慢慢少加重量(kg),不要衝太大(理由如上),特別是用反推法時。

- 12-15 reps 是指標,通常可以到上下差三:假如計畫是測做 100kg ,3 個 set,12-15 reps,100*3*12 = 3600。倒不如做 100*12 + 105*9 + 95*18 = 3765(以 5% 為例),可以有量(volume),也可以知道是不是適合再往上還是該減少。對不清楚自己能吃下多少的人,可以做個參考(註二)。

- 如果不能乾淨地完成動作,就不要拘泥 reps 。

- 注意練習項目的順序:有牽連的肌肉先,還是獨立的肌肉先?

- 你的需求:新手切忌只做「獨立肌肉訓練」(isolated muscle)。也不要來個全身爽歪歪(上肢下肢都來)

- 你知道要一天需要多少蛋白質(g/kg)?重訓後要補充多少?年紀相關性?

- 要休息多久?

註一:有一種訓練法叫 Kieser Training 屬於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HIT),短時間,高負重,有時只有 1RM,如果不是肌腱關節已能適應負擔,直接跳進去只有等著爆。

註二:每平方公分(肌肉截面)可發 40 N 的力 (約可推 4 kg 重,100% 肌肉效率)。可以自己拿皮尺量量以正圓估計先。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可以先專心練核心
有點成果後導入Squat
目前我一周壓兩次 每次都壓到快出人命 (弱)
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決定於他們的人民如何對待動物

jobinobi wrote:
姆,連 Krebs ...(恕刪)


簡單扼要....讚!
但每平方公分只有4公斤嗎?
山姆學到的是每平方寸50公斤說....
挖洗"山姆叔叔"啦...
想請教一下

肌肉酸痛
經過一兩天休息之後還是酸痛
應該繼續練習嗎?

尚未完全恢復, 沒力氣完成負荷較重的訓練時
是應該:
1)做些緩和點的練習, 如重量減輕,次數增加 模仿單車的recovery (但這也是會累)
2)休息直到恢復
3)硬操讓肌肉適應

此外
運動結束,緩和及伸展運動之後應該
1)泡熱水
2)泡冰水
3)冷熱交替
而在隔天應該
1)泡熱水
2)泡冰水
3)冷熱交替
ddc280 wrote:
就如同01分享一樣
我到底要聽誰的呢?


. . . .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覺得那是 . . . 一種類似信仰的東西 ...

追根究底的要說,網路上本來就只能分享經驗跟觀念,由於每人的需求跟現況不同,不可能說有一套東西可以人人都拿來練。

能分享的大概也就是一些比較基本、粗淺的觀念,像是上面提到的那些 1RM 的東西,要再細究,說真的 01 不是這樣的地方。


除非有贊助商拿錢來做實驗寫論文,不然大概類似這樣的東西已經算是網路分享的極限了。(運動生理學網站就有很多東西,沒有相關學理基礎的人其實很容易誤解或是斷章取義)


就像很多人的觀念認為減肥不能把運動強度拉太高,然而,WHY?

拿一個醣油銷耗比例的關係就讓大家買帳,真的只是因為這樣嗎? 還是只因為這個最容易懂,所以大家文章就看一半,到最後就只知道一半....
www.cycliving.com

山姆叔叔3746 wrote:
簡單扼要....讚!...(恕刪)


同學,1平方公分跟1平方吋大小差蠻多。

而且截面積跟荷重之間關係是否為 45 度直線,這我就不知道囉~ (某隻潛水的貓熊...該換氣了嘿)

www.cycliving.com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