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886 wrote:橫向力作用在大約一點...但其實輪子在地上受反作用力所以會有橫向力在10號鋼絲,方向朝NDS側(恕刪) 要思考一個方向,輪組承受重量是在花鼓的軸心重量是由花鼓往下壓,所以上方的輻條張力是不會鬆的至於過彎時下方輪框承受的側向力,動態影響的因數很多,包含輪胎胎寬及胎壓還有材質....沒有科學儀器實驗是很難光用思考來找到答案。這就是輪組大廠的優勢囉~~不知有無儀器可感測輪組騎乘滾動中,每根輻條的張力變化?
Jerrybbs wrote:這就是輪組大廠的優勢囉~~不知有無儀器可感測輪組騎乘滾動中,每根輻條的張力變化?(恕刪) 其實靜止時測量的結果就可以代表滾動時的結果了,只要測量每一支鋼絲的張力變化,就可以看出滾動時週期性的變化。譬如將輪組固定在測試台上,在飛輪施以扭力,並在接地點施以垂直負載,就可以模擬直線騎乘的狀況,當然也可以加上側向負載模擬抽車。如果一定要在騎乘中做量測,我想到的方式是在每支鋼絲上貼應變規(strain gauge),就可以測量鋼絲長度的變化量,但是光是配線就是個麻煩的問題。
耶!真的耶!好像真的怪怪的!好久沒看自己以前的文了!不過現在也沒東西就把它刪了吧!謝謝啦!good886 wrote:PS:某位兄弟用同樣的花鼓可以拉出80/140kgf的值出來,真不知是怎麼量的??自己看了都不覺得奇怪嗎?要不要趕快改一下!!...(恕刪)
good886 wrote:橫向力作用在大約一點鐘方向的2號鋼絲,方向朝DS側但其實輪子在地上受反作用力所以會有橫向力在10號鋼絲,方向朝NDS側不知這種說法對嗎?(恕刪) 橫向力是在2號鋼絲,也就是說該處是接地點,同時受到地面作用力和鋼絲張力;對面的10號是和地面相對的鋼絲,只受到鋼絲張力的影響,因為NDS的10號從60kgf 變成 80kgf,所以此處的輪圈才會被拉向NDS側。希望我這麼說明會比較清楚! 張力變化是實際測量的結果,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圖表中的現象。
givemelightbike wrote:橫向力是在2號鋼絲,也就是說該處是接地點,同時受到地面作用力和鋼絲張力;對面的10號是和地面相對的鋼絲,只受到鋼絲張力的影響,因為NDS的10號從60kgf 變成 80kgf,所以此處的輪圈才會被拉向NDS側。希望我這麼說明會比較清楚! 張力變化是實際測量的結果,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圖表中的現象。.(恕刪) 唉..我大一靜力學翹課得後果就是.....只能幫大家畫畫圖....有人要幫忙把施力箭頭改一下嗎? 或許就可以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