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新一代雲豹鈦變型金鋼開箱文~又來吸血啦—平路測試篇

liutuanee wrote:
騎起來覺得和之前版本有什麼樣不同...(恕刪)


新款953騎起來感覺上比舊款更硬...加速更快...抽車感覺上回饋沒以前那麼Q Q的.會不會是小弟錯覺..
異丙醇 wrote:
新款953騎起來...(恕刪)


如果你看過五通和之前做法上的不同
那麼你就可以解為什麼感覺上剛性會比舊款更好
不過以953材料特質而言,應該原有的Q度不至於改變
這部分是不是來自於和之前騎乘時胎壓不同(可能要再多試試)
因為以我自己的猜想,後上叉打扁之後,路感應該會更Q才是

不過根據異兄的感受來看,新的953改款,原則上應該是成功的
只不過,因為很少有人象異兄一樣騎過不同的兩代
所以,也許不清楚雲豹在這上面所花的功夫
其實就算是同樣粗細的鋼管,還是有技術上改進的空間
認同大師說法.因為我是用10年瞎貓.可能要把原來輪組換上.騎乘上感覺比較準確.這禮拜裝回SL試試看..
異丙醇 wrote:
認同大師說法.因為我...(恕刪)


瞎貓和MAVIC的結構剛性來比,瞎貓或許應該小勝一些些
基本上953是非常挑輪子的車,所以那個輪組上所造成的分別
或許會非常明顯也不一定
前兩個星期一直細雨綿綿...雲豹6-4Ti一直沒去試車...
趕在週末天氣稍微好點的時候去試試車,
車上裝備跟3-2.5Ti差別只在輪子而已,
6-4Ti配的是版輪,版輪框高並不適合爬坡,所以這次測試只有測試平地,
路線一樣是忠孝東路七段與研究院路口至捷運昆陽站繞圈,

到大師家取車的時候真的是滿心歡喜說,
畢竟騎過大師的LITESPEED 6-4Ti車架那種震撼仍然停留在心中,
感覺6-4Ti就是很屌的材料,要買就要買64,價格當然不便宜,
裝備一切都就緒後出發試車,
想當初上次3-2.5給我難忘的感覺,
這次6-4再加上版輪應該更是嚇嚇叫!!!

騎了一圈...感覺不太對...再騎上第二圈...
回家後我馬上致電給大師,詢問一下兩台Ti車架的角度是否都一樣?
大師說兩台車的設計及角度都完全一樣,惟獨不一樣的是下管的粗細,
我這下真的傻眼了!!!差別只再下管粗細,怎麼感覺差這麼多?

我的小黑還沒上跑零分的時候有跟大師借過一組航翊板輪騎過,
在魔術方塊也借過一組RT-033,
這兩組放在我的碳纖車架上簡直是健步如飛呀!!!加速之快!!!
不過6-4Ti上配的雲豹板輪應該也算是師出同門,怎麼會差這麼多!!!
踩起來的感覺沒力沒力的,沒有辦法給我我想要的加速感,
因為我習慣就是重踩加速,沉醉在短暫的高速下~~~
如果要比較這兩台測試車,我只能說3-2.5是一台攻擊性極高的跑車!!!
而6-4則是一台長途騎乘舒適的休旅車...
就感覺6-4Ti騎起來比我的小黑還拖...
它不是那種會卯起來衝刺然後榨乾你體力的車架
而是...應該這樣比喻...
你開車時油門踩下去,而車子時速已經到達極限,在多踩油門就是在浪費油了!!!
對!!!你再多花體力去踩踏,效果不大,反而是累到自己,
所以...他真的是一台"善良"的休旅車...

原來角度都一樣,一個下管的粗細差這麼多!!!
打破我以往對材料剛性的迷思!!!
原來結構剛性才是王道!!!

這時我又問大師一個問題,那爲什麼6-4不加大下管呢?
大師說加大下管相對的是成本提高,再者,加大後的重量未必會比3-2.5的輕,
所以雲豹應該不會對6-4做改變,

題外話,不過這次大師告訴我結構剛性跟材料剛性的問題,
讓我回想起之前"邪惡手編輪"的話題,
有部分車友說他結構剛性多爛多爛,壓到坑洞或是水溝蓋就會變形,
不過好像弄錯了,我想應該是材料剛性的問題吧!!!
不要因爲它是拿來當練習輪的,就拿來亂操,
這種心態真的不太好,不要因為它便宜就不把它當輪子騎,
如果它是有生命的,我想它應該很難過...
cheaplyoakley wrote:
前兩個星期一直細雨綿...(恕刪)

小四的騎乘結果和之前騎到車店請店裡兩位有經驗師傅試的結果非常的不同
我記得其中有位師傅的座騎是ADV,它個人表示這台車的加速猶在ADV之上
另外一位師傅也表示再加速的能力非常好,剛性也表現得不錯
不過,當時所用的輪組並不是這組板輪而是MAVIC SL
比較好奇是
車架設計變化不大之下

這車架所用的64跟32的材質差異性
有這方面資料嗎
其實看了很多此纇的試車文/分享文 及回應內容
一大堆形容詞: 很黏 很硬 很Q(是在吃麻薯嗎?) Q中帶硬(這塊麻薯有包花生嗎?) ......8拉8拉的 有講跟沒說差不多

要不就拿出個量化數據,這是科學的時代
誰知某人在試車時是不是剛high過 心情比較好,或是出門踩到狗屎 一肚子火
最嚴重的是(純討論 無意冒犯):某人夠專業嗎? 某人說了就算數嗎?

既然要類比,就要有科學數據讓人了解.自由心證的形容詞少用一點.
改款是有所改進,就拿出科學資料告訴大家這樣改善了哪些!!
不然大家還不是看價錢 看順眼 就掏錢帶回家了
(說真的那些在微秒之間拼輸贏的感覺 真的不適用在庸腳的我輩)

jolihi2007 wrote:
一大堆形容詞: 很黏 很硬 很Q(是在吃麻薯嗎?) Q中帶硬(這塊麻薯有包花生嗎?) ......8拉8拉的 有講跟沒說差不多
...(恕刪)

這個還好吧
騎車的第一印象大抵是如此的 (專業選手也不外乎此)
如果連這個都騎不出來
那也不用多說了
用力騎就對了
若要科學數據的話,廠商自然會給你,雜誌也有一大堆
但....你會相信嗎?
通常都是挑對它最有利的數據公佈
充其量只是一堆數字而已
況且遵照那些最強的數據去打造車子
這車子就是最好騎的嗎?
恐怕未必
騎車子的是人
而不是機器
因此充滿了一些微妙的感覺
這也是它有趣的地方
而我還是比較相信人的感覺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hironari_0819
大家不是車架的製造商,所以也不會清楚業界對於車架製作過程中的要求是什麼
事實上所有車架廠在製作車架時的先決條件是----安全
而一般針對車架的測試都會做兩件事,一件是機械測試,一件則是人工測試
就象 hironari兄所說的,如果你想要一堆數據,車架廠是可以提供的
所以當有些人說----數據會說話時,或許講的就是這些
但是究竟什麼樣的車架才是好車架呢?有了數據但是騎乘感受完全不同呢
象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不會發生的
機械測試其實多半針對是車架安全性而言的
當然某些的測試方式或者說設計,確實也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而這些結論又可以提供廠商做為販售時做文章的地方
所以,很多廠商在賣東西的文章最後都成為做文比賽

為什麼歡迎大家來騎呢?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因此發表的心得也不同
大家不是專業的試車手,當然也就用著自己可以理解或者會使用的術語
雖然容或讓人有不專業的感覺,但是或許最後的成效是更真實
因為這不是那一個人的測試文,你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
更重要的是這樣你才知道這部車適不適合你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