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yao wrote:???
再次將傳統C夾車的優點傳揚出來,給要買新車的人一些參考(恕刪)
先不論外觀(有人喜歡碟煞的沉穩、有人喜歡C夾的俐落)。
C夾優點:較輕、較便宜、更換剎車皮較容易、維護較容易。
C夾缺點:手感影響剎車的力道非線性,而是由輕到某一程度後突然加劇。制動性較差:
晴天:鋁框的剎車力度近似線拉油碟(請參考樓主分享的可利呼的影片),碳框稍弱且怕燒框。
雨天:鋁框的剎車力度大概只剩一半不到,碳框大概只剩下兩成左右的剎車力,怕。
碟煞優點:剎車力度較強、剎車手感較好、雨天剎車較C夾安全,剎車不受碳/鋁框影響。
碟煞缺點:較重、較昂貴、更換來令片較困難、維護較困難、會蹭碟且容易發出異音。
雨天剎車至少都有晴天剎車的六成以上的表現,而且不受限於輪組是鋁框還是碳框。
因為碟煞剎車的地方在於碟盤,而非C夾剎車於輪組本體上,所以可以安心選用碳框。
當然你要篤定自己雨天不出車下雨就牽車,C夾車用碳框也無所謂,相對而言較危險罷了。
以目前的市場走向來說,C夾慢慢被主流市場(碟煞)給淘汰。
C夾剎車皮大概不會斷貨,看看V夾剎車皮至今仍存在。
現在還是能買得到C夾輪組,就算沒有也可以找手編師傅來客製輪組。
喜歡的車款只出碟煞沒有C夾?多花點錢請車廠客製啊

拉拉補給讚 wrote:
???先不論外觀(有...(恕刪)
感謝#63樓的整理!
講到碟煞,我個人是只想到油壓碟煞,不知道大廠小廠的全油壓碟煞的入門車起價是多少?其他規格都同樣的情況,跟C夾價差有多少?
cyprid wrote:
碟剎的好處就是可以裝寬胎(v夾也可以啦),寬胎的抓地力好,才配得上碟剎優異的制動力。我肥宅上坡都輸人,但下坡可以搶kom,最喜歡就是碟剎寬胎這個組合。寬胎低壓才是未來,廠商也在推,是趨勢哦,你各位公路車為什麼不裝 32c打70胎壓?
事實上從公路車胎進入寬世代以來至今的世界三大賽冠軍
包含單站冠軍、總冠軍、爬坡王、衝刺王
站上凸台的選手,戰駒都是配備25mm胎
確實也有個別選手用過28mm胎,但從來沒有站過凸台
原因再明顯不過
車輪最外圈對於驅動影響極鉅,而寬胎太重了
車輪最外圈相比車上其他部位重量對驅動的影響力,絕對是1:10以上
也就是你兩輪加起來重個50公克,等於車上多半公斤以上
短程的話,這重量微不足道
但世界三大賽單站平均里程150~200KM上下,這半公斤的重量就變得極為致命
廠商對25mm以上的寬胎推銷,只是要賣新車架的謊言而已
在職業競速領域裡, 依舊是窄胎稱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