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lurgy wrote:
可樂果+最特別的Altec 2管型車架, 一定比G牌Hydroform OCR車架值錢的
G牌早期一直是用美國鋁業的管材,我還聽說是9000系的,而且要比也是跟TCR比啦,怎會跟OCR比...
當年TCR的一級鋁車(ONCE版),真的是強又輕的代名詞,跟可樂果並列台北兩大菜市場名車...
而小弟心中最佳鋁架當然是Bianchi XL EV2/EV4阿~~
wingsfab wrote:
小弟認為他們不約而同採用內LUG的主因, 可能是因為如此比較容易在不影響外觀的前提下,增加LUG和管材間的接合力
這點我倒是有不同看法,當時的內lug車,除了是因為要做金屬補強外,就算是全碳纖內lug的giant/trek,我覺得他們在設計上還是希望外觀看起來要像單體製程一樣的車架,畢竟那是一般大眾對碳纖車架的既有印象...
而小弟會有幾何多樣化的說法印象中是在C50的介紹中看到的,C50號稱提供兩種構型(水平/壓縮),且提供以一公分為間隔的車架尺寸選擇,如果同樣是單體製程,那模具成本跟生產良率成本會非常可怕吧?
內文搜尋

X